facebookPC

常聚在一起才是家人?!親情裡「有點距離」更美好:阻止你前進的往往是深愛你的人啊!

06 Dec, 2018

作者:李淑明 譯者:簡郁璇

  

 

阻止我們的人生前進的,經常是深愛我們的人,而非討厭我們的人。

 

幾年前,我曾到歐洲和美國出差兼旅行,逗留了兩個月。第一個旅行地點是法國坎城。抵達三天後,我才想起忘記告知家人。這時我打了電話給母親,說我人已經來到法國,會在兩個月後回國。因為從小就搬到外面住,所以養成了凡事先斬後奏的習慣,而且就算人在韓國,一年可能也見不上一次面,所以我不認為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每次發生這種事,母親依然會大吃一驚,這也成了我不想要大小事都和家人商議的決定性原因。

 

我們家是典型的慶尚道人,幾乎不會對彼此表達心中的愛。不過有一次,那對彼此漠不關心的和平曾經被打破。我在嚴冬的南美洲來來去去,深受高山病所苦。我將行李放在玻利維亞的廉價飯店房間裡,全身打著哆嗦,爬到外面打電話回家時,母親有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接著突然深深地嘆了口氣,如此說道: 「哎呀……想妳了。」

 

我驚慌失措地掛上了電話,感覺我體內有種堅固且尖銳的某樣東西變得遲鈍。我就這麼沿途走回飯店,然後在床上病了兩天。也就是說,我的意志力變薄弱了。我躺在宛如電視上看到的停屍間,陰森的燈光忽明忽暗的房間裡,蓋著一床有如稻草袋般粗糙的棉被,凝聚微弱的意識,試著想像了一下。對於一輩子不曾離開故鄉到遠方,因為有輕微的恐慌症,沒有家人的陪同,就無法到陌生地方的母親而言,名為玻利維亞的國家,該會是多麼遙遠又令人畏懼的地方?

 

 之後,有幾年的時間,我努力想對待家人隨和、溫柔一點,打算事先報備要去哪裡、回來報個平安,事先討論離職或搬家的事,並且一年回故鄉一、兩次。可是實際行動之後,發現這並不是件易事。只要我說要去旅行,他們也不先聽是去哪,只會無條件反對,問我「為什麼要去那麼遠又危險的地方?」如果說要辭掉工作,就會擔心起我究竟是吃了多少苦。如果說要搬家,就會問我有沒有錢、有沒有需要的東西,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為了我都不曾煩惱的事情輾轉難眠。只要回一次故鄉,就會準備連摔角選手一週都無法吃完的食物,要我別回首爾,經常纏著我說要一起生活。每碰上這種時候,明明自己沒做錯事,卻會心生愧疚。為了結束對話,最後只能發起脾氣。

 

阻止我們的人生前進的,經常是深愛我們的人,而非討厭我們的人。想逃離公司時,想去旅行時,雖然無法確知會不會成功,但想將資源傾注於某件好玩的事情上頭時,害怕我們會失敗、會受傷、會搞砸、因此受到傷害而加以勸阻的人,總是令我們遲疑不決。那些珍貴的人,害怕會因為我的失敗,導致我無法對他們負起責任的人,他們才是人生最大的枷鎖。所謂的家人,大致上便是這種存在。還有,因為他們所放棄的一切,在人生中留下了滿滿的悔恨。

 

 家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過猶不及,太好與太壞都是問題。終究,我放棄了要當個隨和溫柔的女兒。不僅如此,為了享受更清爽自在的人生,我開始有意識地和家人保持距離。碰到節日時,我不再通車七個小時,去見那些世界觀與我沒有半點交集的人;抹去了在我激烈反抗到最後,要我快點結婚的無謂玩笑,並且將「畢竟還是家人」的情感喊話拋諸腦後,和令人苦惱的至親斷絕了聯繫。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家人是最普遍的宗教,家人是要無條件去愛、去擁抱、去寬恕的對象,而且否定這點,就等於否定自己。因為這樣的教理,我們經常活著迎接地獄。這些根本毫無必要。

 

當家人與我的期待相衝突時,我會帶著「如果真的愛我的話,就會全力支持我的幸福」的信念,盡可能做出最自私的選擇。同樣的我也期望,我的家人能夠徹底只為自己的幸福而活,不要為了我做出任何犧牲,不要替我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從小我就努力在經濟上獨立,幸虧至今父母也尚未向我要求生活費或醫療費的支援。倘若往後我有了新的家人,我也希望能夠與他們維持沒有過度期待或互相傷害的關係。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再增加家人會更好。

 

 

往下看更多《一人份的幸福剛剛好》相關文章

 

 

【才不要咧】

而且,神奇的是,什麼事也沒發生。

 

 雖然現在說這樣的話,根本沒人會相信,但我是個不懂拒絕的人。我經常因為無法拒絕別人說一起吃飯的邀約,所以吃了兩、三頓晚餐,或者硬是攬下不想做的事,弄得自己進退兩難。二十八歲時,雖然非常討厭去上班,但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提離職,憋了好幾個月。

最後好不容易離職,是多虧了在和主管吵架後的隔天睡過頭。因為太過疲倦,我睡得不省人事,結果到了中午左右,公司打來了電話。

 

「妳是打定主意不幹了嗎?」

 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完全不想逐一說明離職原因的我,現在卻只要回一聲「對」就行了!

話已說出口,要順水推舟就容易多了。一個月後,我擺脫了公司。但我正想休息一下時,有認識的人打了電話給我。

「我必須救那個公司的人,但適當的人選就只有妳了。就當作來幫我,來上班三個月吧。」

「我……我……我從來沒做過那種事……而且我想玩……」

「廢話少說,先來打聲招呼。」

 

猶豫不定的我,結果被拉去向人打招呼,因為不想令喜出望外的人感到失望,所以衝動地接下了工作。度過有如打仗般的三個月,我心想總算能休息一下了,又有人打來電話。

 

「找人怎麼這麼困難?乾脆妳來吧,不會虧待妳的。」

「我……我……我對那方面的工作不清楚……而且我想玩……」

「沒關係,妳辦得到,就想成是幫一群前輩的忙吧。」

 

 在我游移不定之際,又決定了上班的日子。雖然很不樂意,但我很害怕拒絕別人。掛上電話之後,我愁眉苦臉地坐著,此時有人過來向我搭話。是比我年長六、七歲的已婚女同事,每次碰到不合心意或不合理的提議時,她就會直截了當拒絕對方。聽到我說事已至此,也無法休息,馬上就要到別的公司上班,她捧腹大笑說:

「直接拒絕就好啦,有什麼困難的?」

「不知道,我覺得好難。請教我如何說『No』,就算要付費,我也想學習。」

「先說妳需要想一下,爭取一點時間如何?」

 

這情景宛如昨日,等我回過神來,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已在身邊的人裡頭成了拒絕的代表人物。「妳不是不做這種事嗎?還以為妳會拒絕。妳不會去做吧?我只是隨口問一下而已。」之類的話,有如家常便飯般從我口中說出。在這之前,我付出了比金錢更珍貴的代價,才學習到說「No」的方法,好比說我的時間、健康、體力與情感等。

 

我們很容易為這種話所動搖。

「就只有妳了,沒有妳不行。我真的很痛苦,幫幫我吧。妳不是對這方面很拿手嗎?妳肯定也會獲益良多的。妳忍心這樣做嗎?」

 

然而,世界上沒有非我不可的事,接受提議時的感激也只是一時的。不管怎麼說,既然妳答應要做了,就要負起責任,而且對方也會針對成果冷靜地給予評價。到時就算說:「我本來不想做的……」聽起來也只是替自己的無能辯解而已。

 

相同的,拒絕提議時的失望也是一時的。不會因為妳拒絕一、兩次,工作或關係就徹底一刀兩斷。反正需要我的人,一定會再和我聯繫。與其接下麻煩的請求,卻不停地發牢騷,或交出不怎麼樣的成果,選擇果斷拒絕,也會對往後的關係形成更正向的影響。

 

愚蠢如我,耗費了很長的時間去經歷並學習這一切。起初,我遵循了之後再回覆的建言。在說出彆扭的話之前,這確實可以帶來需要的勇氣及找到理由。爭取到時間之後,我如此說道:

「我想了一下,恐怕還是不行,不好意思。」

說出這種話的時候,我感到心驚膽顫,擔心對方會感到失望或發脾氣。但這樣的事幾乎沒有發生過。即便是殷切拜託或極力勸說的人,只要乾淨俐落地拒絕,他們就會接受事實,轉身離去。

「好吧,這也無可奈何,下次一起吃個飯吧。」

 

大部分會如此收尾。就算嚴重一點,也不過是感到失望或再三糾纏,而不會發火。多次經歷這種過程後,不知從何開始,我開始享受起「拒絕」這件事。準確地來說,當我不為恐懼或愧疚所屈服,說出「No」的時候,我會為此感到自豪,感覺自己成了真正懂得體諒並且勇敢十足的人。

 

懂得這種滋味之後,我再也不必為了爭取時間而延後回覆;就算拖延了時間,也只會讓心情沉重更久罷了。此外,盡快地直截了當拒絕,對方尋找替代方案的時間也會增加。此種要領,對於維持我微小而和平的世界帶來了莫大助益。

 

面對不想做的事、不想見的人、不想去的地方、不想擁有的物品,最近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才不要咧。」

 

而且,神奇的是,什麼事也沒發生。

 

 

內容由 大田出版《一人份的幸福剛剛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