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在乎面子失去機會,在乎裡子充實自己

07 Jan, 2019

作者:紀坪

  

 

我有一位在百貨公司當櫃姊的朋友,無論是工作還是私底下與朋友相約,身上一定背名牌包包,穿知名品牌的百貨公司衣服,但她的薪資並不高,所以在用餐上相當節省。

當時iPhone 手機剛問世不久,她就立刻「敗」了一支,每個月分期繳交高費率的手機合約,但她不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還曾經很神氣的對我們說:「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我辦這個手機及網路,可以常常吸收新知、跟得上時代,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辦一支。」

說著說著,臉上滿是得意的神情,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非常有面子。

那是一個智慧型手機剛出來的年代,無論是網路速度、 A P P 的研發及完整度,都尚在萌芽的階段,功能還不是那麼好用,連LINE都沒有,手機充其量只能當一個簡易型的電腦上上網。而所謂的資訊,不過就是看看一些八卦新聞、購物,根本沒有什麼太多真正有用的資訊,薪資已經不太高的她,卻還每個月分期花了數千元在包裝這個形象。

很顯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對她而言,在於這支手機的炫耀效果,讓她覺得自己很有面子。

事實上,這位櫃姊其實工作表現與評價都不太好,工作經常開小差、低頭玩手機,對於客人的服務態度也常被投訴;雖然站過不少的品牌櫃位,卻沒有一個願意雇用她作為長期雇員,多為代班性質的臨時櫃。可見得,雖然她一直都在追求想要的面子,但自始自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裡子。

即使拿了最貴的手機,她非但沒有贏得他人的尊敬,也沒有贏得工作上的成就感,更不像她自以為的,比他人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最終敗出去的這筆錢,並未為她帶來太多的具體效益。

 

靠物質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在看了這位櫃姊的行為後,我赫然發現,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我十八歲左右時,剛好遇上 B B Call 漸漸退流行、手機慢慢普及的時代,那時候的手機,沒有彩色只有黑白機,來電鈴聲只有和絃音,不能播放流行音樂;當然,上網、拍照功能那些是不可能有的。

也就是說,當時的黑白機,貴與便宜最大的差異不是功能的多元性,只有「造型」的不同。即使如此,對當時年輕的我們而言,能拿上一支造型帥氣、價格昂貴的手機,在同儕的面前不知多有面子。

於是我跟班上的好朋友利用暑假期間去打工,把賺到的錢拿來購買當時又貴又帥氣的手機,因為新的太貴,買的還是中古的,反正拿來作面子,沒人知道是不是新的。還記得那時我和朋友一起去吃一百多元的平價牛排,最喜歡把手機帥氣的放到桌面上,一來炫耀最新的手機,二來代表我們的身分。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樣的行為有多幼稚,而我們自以為是的面子,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更像是個膚淺的屁孩。這樣的虛榮感往往是短暫的,不但未能真正為我們累積什麼情緒收入,可能還犧牲掉不少的時間及金錢。

當我們長大經濟獨立,開始擁有一些自我價值時,手機這種身外之物,反而不再有拿來代表身分的意義,只需考慮其便利性及功能性。一支手機只要沒有壞,軟硬體沒有被科技淘汰,我可以用到三至四年以上,就算被人笑機型老舊也不以為意,其實,這也是一種成長─不再需要靠物質來滿足自己的面子,重視的是,更實在的裡子。

 

心理脆弱的人爭面子,心理強悍的人要裡子

美國舞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曾說:「全世界的人怎麼看你,真的不關你的事。」

有些人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甚至需要仰賴外在的物質來彰顯自己,這是還沒找到自我價值的表現,只能依靠外在才能找到存在感。

還有不少人為了眼前的面子及利益,反而影響到長期的前途。當一個人愈來愈重視面子時,就代表他愈來愈停止進步了。

有人為了愛面子,不願意與他人學習請教,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有人為了愛面子,不願意與他人應對互動,失去了良好的人緣。

有人為了愛面子,把錢花在奢侈的物質上,失去了用錢的效率。

其實與裡子相比,面子真的沒那麼重要。

過度在乎面子的人,不單單自己的荷包要配合著面子散財,往往也同時必須承受不少的情緒成本,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呵護自己的尊嚴,反之,所有高成就的人,反而最不願意去浪費這些情緒成本,他們只重視事情的本質,只願意花心思去顧好裡子。

 

只有心理脆弱的人才爭面子,心理強悍的人根本「不要臉」,

因為,他們只爭裡子。

 

 

往下看更多《情緒成本》相關文章

 

 

【與其拿到一手好牌,不如打出一手好牌】

多數人都認為,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的「好人」,應該較不會使他人付出過多的情緒成本。處處與人力爭的「壞人」,才容易讓旁人付出龐大的情緒成本。有趣的是,在商場或職場上,這樣的刻板印象有時候可能是錯的。為什麼?

有天一位製造業的林老闆,就跟我分享了兩段事關生意的親身經驗,故事的主人翁,都是他的親人

─一個關於他老婆,一個關於他女兒。一個是「好人」,一個是「壞人」。

 

愛當「好人」的老婆

有一次,一位有生意往來的老客戶來家裡談生意,要討論下一季代工的價格。這是一筆三萬打的訂單,由於原物料上漲,林老闆打算每一打成品的代工報價,要從原先的一八○元漲到二○○元,這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調幅。

「林老闆我們都合作那麼久了,我知道原物料上漲,大家就共體時艱,這張單就算一八五元吧,以後若有必要,我們再來調整如何?」來訪的客戶試著殺價。

但林老闆早已摸清楚市場結構,市場上並沒有其他競爭者能提供更好的條件及報價,而自己的報價其實算很合理,客戶只是死馬當活馬醫,想嘗試殺價看看,就算最後不能降,客戶還是只能接受自己的二

○○ 元報價。於是林老闆把價格踩住不為所動,只等對方認命後點頭。

為了能有殺價的機會,對方還是卯足了全力,與林老闆不停舌劍唇槍、吵得不可開交。本來應該和氣生財的生意場合,也說得有些僵了。連林老闆表現出一副「自己也是原料物上漲的受害者、實在是有難處」的樣子,客戶就是不願意輕易放棄。

「唉唷,大家都老朋友了,老公,其實這張單還有些利潤,不如就大家各退一步,一九○元行不行啊?」林老闆的老婆端茶過來,看到大家講得面紅耳赤,自作聰明的跳出來當好人,想幫忙撮合價格當個和事佬。

「好!就聽大嫂一句話,一九○元!」客戶見機不可失,立刻順水推舟咬住這個價格,林老闆整個臉都綠了!

就因為這愛當「好人」的老婆的「各退一步」,一句話讓林老闆再也拉不回二○○ 元、少賺了三十萬。這次在商場上極不合理的讓利損失事件,讓林老闆心中暗暗發誓:以後所有的生意場合,絕不讓「好人」老婆在場。

 

願當「壞人」的女兒

林老闆有一個女兒也在公司幫父親做事,她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平時老愛頂嘴,但卻是個貨真價實的「生意兒」,在必要的時候很能「扮黑臉」甚至「演壞人」。

有一次林老闆與女兒來到大陸談生意,希望能找到一位擁有專利權的企業主合作,但這個企業主並未有公開的聯絡資料,主要的訂單都是以老客戶為主,想直接找到他並不容易。

於是他們先去拜訪了另一家和這位專利企業主有往來的王老闆,希望能從中取得相關資訊。但同行相忌,林老闆很清楚,老老實實的跟王老闆要聯絡資料絕對要不到,不妨就試著「套套」看吧!

「我等等要去拜訪這位企業主,卻把聯絡資料忘在飯店了,不知道你那邊有沒有,給我個方便?」林老闆開口問了王老闆。

王老闆聞畢,立刻繃緊生意人的商場神經,築起了防備心。

林老闆的女兒清楚父親的心思,也看出對方的戒心,於是不等對方開口,就率先抱怨起自己的父親來。

「昨晚就叫你要先把資料放在包包裡,結果你還是忘在飯店了,很遠耶,很煩耶,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才不要跑那麼遠!」

林老闆的女兒表面上得了理不饒人,喋喋不休一直唸、一直唸,還鬧起脾氣來,把現場的氣氛弄得有點僵,其實是另有目的。

這位王老闆見狀,想了想反正他們本來就有聯絡資料,只是忘了帶在身上,自己何不做個順水人情,當個和事佬給個方便,於是就將這位專利企業主的聯絡資料給了林老闆。

懂得隨機應變又不怕當「壞人」的女兒,就這樣幫父親拿到寶貴的聯絡資料。因此往後林老闆只要出去談生意,只帶女兒在身邊,而把自己的老婆列為拒絕往來戶。

美國作家喬希.比林斯(Josh Billings)曾說:「人生不在於手握一副好牌,而是打好你手上的牌。」而要把牌打好,首先你不能永遠只想當個好人,要能適時的扮演壞人。

 

愛當「好人」的人,常常專注在人情上,反而容易扯人後腿,帶來情緒成本。

願當「壞人」的人,才能專注在任務上,反而能夠推人一把,創造情緒收入。

 

 

內容由 時報出版《情緒成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