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吵架不必急著挽回!學著度過「冷卻期」讓彼此靜一靜,有點距離才能看出問題在哪裡啊~

17 Jun, 2019

作者:佐藤大和  譯者:胡慧文

 

  

無論如何都無法化解紛爭的最終手段

我們都想要與人相親相愛、想要過著高枕無憂的快活日子,但總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原因或許是沒有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也或許是與人太疏遠,又或者是以前的過節埋下了禍因......總之,世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原因。

而萬一不管你怎麼努力,都無法修補某一段人際關係,那麼大膽擱置這段關係,或許不失為危機處理的最終手段。

 

人際關係消長的三階段

人際關係的消長有三階段,依序是「初識期」、「熟識期」、「冷卻期」。以職場為例,加入新的團體、撒下人際關係的種子,是為「初識期」。在這個階段,能透過交際手腕,拓展友好關係。

經過「初識期」以後,便進入「熟識期」。大家由初相識而變得熟識,距離拉近、交流日深,可能因此失去應有的分際,讓原本無可取代的知交密友,在金錢或時間處理等事情上過於草率,引發怨懟不快,關係有了嫌隙。

儘管努力想要修補嫌隙,但內心的疙瘩總是難以撫平,最終也只好埋葬這段曾經美好的情誼。

當然,曾經毀棄的關係,並非不可能再度復活。事實上,人際關係都有可能再度修復。

但是不可諱言的,有些關係一旦破裂,或是瀕臨破裂,就再也無法重修舊好。

面對岌岌可危的關係,念舊情的人可能會不惜一切想要挽回。然而,如果關係已經不可能修復,此時你越是刻意挽回,反而越是弄巧成拙,把對方推得更遠。

事情演變至此,多數人會感到心灰意冷,從此老死不相往來。而其實,即便是降到冰點的關係,也有補救的技巧,那便是進入第三階段的「冷卻期」。

 

讓過熱的關係暫時冷卻下來

有時候,與其為難以彌補的裂痕白費心力,還不如索性拉開彼此的距離,等待關係自然修復。

乍聽之下,「冷卻」似乎意味著完全斷絕關係,但其實並非如此,而是比較趨近於細水長流式的關係。比方說,即使難得見上一面,也會透過通訊軟體或社群網站互通訊息等等。

正因為原本的關係過度緊密,現在冷卻下來,才有足夠的距離得以冷靜檢視彼此的關係。由於距離太近而被放大的缺點,在拉開距離以後,也會因為比較有餘裕,而覺得似乎不再是「罪無可赦」。

人際關係變數大,誰都不能保證可以和他人維繫一輩子的好交情。

如果意識到雙方無法繼續維持良好關係,那麼歹戲拖棚的勉強維繫,只是徒然磨耗當事人的心力,倒不如大膽擱置這段關係,或許會成為重修舊好的轉機也未可知。冷處理至少可以為關係止損,不至於進一步造成更大傷害。

 

 

內容由 時報出版《99%的糾紛都可以避免:王牌律師教你化解僵局、趨吉避凶的33個溝通法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