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自我的價值是發自內心的;別人雖然不能給你,但也絕對無法拿走。

19 Jul, 2019

自我的價值是發自內心的;別人雖然不能給你,但也絕對無法拿走。

  

Self-worth comes from the inside; although it can't be given, it also can't be taken away.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2014

#解憂電影院  No.358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 致水ㄤ水某,我很喜歡你們的頻道,但我這個人有一些問題,希望你們可以提供我有部電影。

我是一名無性戀者,但因為年紀還小,我不是很確定該不該出櫃,也對自己的性向感到相當自卑。我應該跟我同學談,可我又怕我說出來後,他們看我的角度就再也不一樣,我不希望失去他們,可是我也無法改變自己,當他們用原性別的角度開玩笑時,我真的覺得不舒服,可是怕制止他們,就會被發現。同時,我的家人也不是那麼支持同志,我認為,如果我向他們出櫃,應該會被斷絕關係,我不想毀了我家,可當他們說出同志是一種病時,真的心如絞痛,我應該怎麼面對我自己,我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此外我自己對無性戀的定義是,喜歡一個人無關性別,而是單純喜歡這個人。希望你們能幫助我!獻上最高的感恩!“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雖然這部電影一直以來為人所知的,是裡面長達七分鐘的女女情慾床戲,但其實整部電影就是在敘述一個年輕人在找尋自我認同、探索性別傾向的過程。以及這段初戀的開始與結束。而它細膩的拍攝手法:光影的捕捉、人物表情的細微轉變,以及寫實的生活紀錄,讓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主人翁Adèle成長的困惑與掙扎。

Adèle 是個情竇初開的高中生,她喜歡文學、個性內向不多話。她對於周遭人事物的感受度特別敏銳,雖然總是感到格格不入,但也成就了她在同儕眼中有著神秘氣質的特色。原先以為找到真愛 Emma,一切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她卻發現,自我的價值不該從他人身上索求,而是要在挑戰之中,靠著自我探索來確立自身的定位⋯⋯ 

這部電影的寫實之處,就是讓我們看見:人生故事都有它美好與失落的一面,大家都是如此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我與成長的。除了這部電影之外,我們也推薦電影《藍色大門》、《年少時代》、《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等等。請記得,你並不孤單,這世上還有許多人跟你一樣痛苦地掙扎著。

老實說水某在高二時也曾經經歷這樣兩年的痛苦時光,當時家中經濟與家人關係非常不好,在摸索人生方向與意義的同時,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需要我的照顧,當時絕望的我找遍了所有能訪談的教會、輔導專線、學校老師等等,但在那個當下,我並未獲得任何解答,甚至一度變得很憤世嫉俗。 

但今天的我回頭想:或許就是因為曾經這樣到處找尋協助,即便沒有獲得解答,卻讓自己不再鑽牛角尖,而且有一種鬆了口氣的感覺,因為,我終於明白了:所有人都一樣困惑,就連那些振振有詞的長輩們,自己也有許多煩惱、也不知何去何從,甚至,他們的人生難題比我還難解!所以在那個當下,我有點被轉移注意力了。而且在他們的人生經驗上,很多事情也沒有絕對、完美的解答。很多時候他們也是邊走邊修正:眼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交給時間去為自己找出路。所以,即便我沒有從他們口中拿到我要的答案;卻反而在他們分享個人經驗時,紓解了我當下的苦悶。

 

所以,請不要放棄探索自己,會害怕、會擔心人家怎麼看你,是非常正常的。不過,想自己的煩惱想久了,總是會陷入無限的輪迴。

或許有時候也可以試試看把自己的煩惱放一邊,去關心一下身邊的人,搞不好,你還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說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