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他是我最好的選擇!」學會把光照向自己,才能走出愛情的迷霧

04 Jul, 2025

她曾笑言:「如果不是現在這個男友,我可能會墜進更爛的感情,遇見一個又一個渣男,一次又一次懷孕、墮胎。或是,生下好幾個孩子,卻沒有一個男友會要我與孩子。」那句脫口而出的「現在的男友是最好的選擇」,曾讓她自信滿滿,像是拼命抓住的救命繩,也像一種自我催眠,彷彿在為這段愛情穿上安全感的外衣。

可是,在她最需要陪伴時,以「怕被拍到」為由,轉身離開。留下她孤單一人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捲曲著身體,握著手機,抱著遠端那句「妳沒事吧?」的留言,努力讓自己別哭出聲來。
她安慰自己:「愛他,就要為他著想。」自己忍,沒什麼。因為她內心深處始終相信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

那些過往的傷口,讓她以為只要有人願意留下,就該感激。分手那天,他說:「我不愛了。」用力閃他一記耳光、給自己一絲苦笑。帶著不甘與失落,獨自回到冰冷的房間,安慰自己:「算了,又能怎樣。」被分手的痛交織著心底不斷響起的聲音:「是不是我真的只能這樣?」

腦海不斷浮現那些甜蜜片段與一次次被丟下的瞬間,她留下最後的遺言:「好的前任,應該像死了一樣。」關上所有的友誼、職業與自己,登出人生。

以為遇見最好的選擇,其實是理想化投射

她以為,愛情能救她;她以為,抓住這個人,就能抓住不再受傷的未來。但她並不知道,自己愛的,不全是眼前這個人,而是愛裡那個「被選中的自己」。

心理學稱「理想化投射」,我們會把心中對愛的渴望、對幸福的幻想,像是光一樣照向伴侶。投射就好比一盞手電筒,我們拿著它,在黑夜裡尋找愛,卻不自覺只照向我們「想看見的」那一面。於是,他的一句「妳沒事吧」成為關懷的語詞、他遮掩戀情的約會行為也成為深情的象徵。

但是,投射的光照不到全部。它照亮了渴望的表面,卻無法照進現實的縫隙。沒照到的部分,是他總在關鍵時刻缺席的冷漠以及一次次孤單吞下的委屈。明明哭了、傷心了,卻只能握著手機安慰自己「至少他有傳訊息」。

延伸閱讀:吵到心碎,其實只是想被聽懂!吵架時,請想想這3個問題

2
圖片來源:canva

投射,是我們用來看愛的燈光

當我們把理想化愛情投射在對方身上時,即便真實已擺在眼前,我們也不敢拿著手電筒去端詳真實,只想更用力去證明「我要再努力,才能配得上他的愛」。

有時,我們愛得太用力,是因為把自己弄丟太久了。我們將未完成的心理需求以及從未被理解的情緒,投射到伴侶身上。把自己渴望被對待的模式、想要被呵護的樣貌,全都給了伴侶。期盼伴侶給我們肯定、關愛與歸屬感,我們希望他成為那個從未開口肯定我們的父親;希望他成為從未真正擁抱過我們的母親;甚至是那個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得不到安放的自己。

3
圖片來源:canva

把愛的手電筒照向自己吧!

我們將內在未完成的渴望,一點一滴地投射到伴侶身上。可惜的是,伴侶終究不是我們內在缺口的修補工。當他無法滿足我們潛藏的期待時,那些過往未被安慰的痛,便會被重新喚醒。他的一句冷淡、一次遲到,可能就足以引爆我們深藏已久的焦慮、憤怒與哀傷。由於太擔心破壞關係、太害怕不被愛了,只能一次次自己獨自吞忍這些情緒,把自己委屈得越來越小。

投射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學著把那道曾照向他人的光,緩緩轉回自己身上。對自己說:「我也能成為自己的光。」

若你發現自己誤將忍耐當成愛的能力,其實早已在關係裡失去了自己。有些傷,不只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我們與自己的關係。當你在愛裡變得忍耐與委屈,請先停下來,溫柔地照顧自己。當我們能溫柔地愛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時,關係才不再是補內心空洞的安慰劑。好好愛自己,因為你才是他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