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老師在忙碌教學之餘也能適時喘口氣、照顧心理健康,教育部於2025年10月8日修正並發布《教師請假規則》,正式增訂「身心調適假」,並自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起上路。這項新制象徵教育界正式邁向「心理健康友善職場」的新里程碑。
根據最新規定,教師每學年可享有3天「身心調適假」,且可採「時計」方式請假。此假別雖併入事假計算,但請假時無須檢附醫療證明或其他證明文件,學校也不得拒絕教師請假申請,更不得因此對教師進行不利處分。
教育部表示,設立「身心調適假」的用意,是希望鼓勵教師正視自身心理健康,並以實際行動減輕教育現場的高壓氛圍。教育部強調:「教師也是人,應該擁有適當的時間調整與休息。政府將以身作則,打造友善、安全的職場環境,讓教師能在健康狀態下教學。」
針對外界關心的「代課鐘點費」問題,教育部也給出明確規劃。若為國立學校教師請假,代課鐘點費將由教育部全額補助;若為地方政府轄下學校,教育部將提供50%的經費補助,其餘由地方政府負擔,確保教師不必自行支付任何代課費用。
延伸閱讀:10月新制!電價調漲、職場「身心調適假」實施,小資投資門檻降低
同時,本次修正也擴大保障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休假權益。若該教師於學年度內未享有3日休假,則應補給3日。另針對曾因侍親、育嬰等以外事由留職停薪、復職後再兼行政職務的教師,也放寬休假規定;此外,病假及因公傷病假等相關規範同步延長與明確化,進一步保障教師權益。
目前,教育部訂定的代課鐘點費標準為:國小代課及兼任教師每小時260元,教學支援人員則為320元,並包含勞保、健保與退休金等雇主負擔部分,另設有年度補助上限。
教育界普遍認為,「身心調適假」的設立是一大進步,不僅讓教師能夠在壓力過大時適時休息,也展現政府重視教育人員心理健康的決心。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