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台灣部分進口商品課徵32%關稅,將對台灣的經濟與民眾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總統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若再度當選,將對包括台灣在內的部分國家課徵高額關稅。而近日他拋出的 32%關稅政策震驚台灣產業界。
這項關稅主要針對台灣的電子產品、機械設備與資訊通信技術(ICT)產品,雖然半導體可能暫時獲得豁免,但其他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出口成本將大幅上升,恐對台灣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為什麼是32%關稅?
川普政府此次關稅調整旨在糾正長期以來的貿易不平衡,對不同國家設定不同的關稅稅率。 川普表示,美國是以打對折的方式對待貿易夥伴。台灣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是64%,因此美方對台灣的關稅為32%。不過台灣對美出口的半導體不在此32%關稅清單中。
一、出口受阻 經濟成長面臨挑戰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更是台灣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特別是在電子產品、半導體及資訊通信技術(ICT)領域。雖然半導體可能暫時豁免此波關稅,但若伺服器、筆記型電腦、機械設備等被課徵高額關稅,將使出口成本大增,壓縮企業利潤,並可能影響經濟成長。
學者分析,若對美出口大幅下降,台灣GDP恐縮減約3.8%,整體經濟活力受影響,企業為維持競爭力可能被迫降價、降低利潤,甚至減少產能。
延伸閱讀:富豪限定!川普推「金卡」計劃,要花1.63億才能當美國人

二、就業市場與薪資受壓
若廠商減少產能、降低利潤,台灣就業市場也會受到衝擊。中小型製造業若因訂單減少,可能縮減人力或凍結招聘,影響整體失業率;美國關稅提高,賣不動或是企業選擇降低成本、獲利減少,可能影響員工加薪與發放獎金,導致薪資成長停滯,勞工收入減少。
三、物價上漲 生活成本提高
企業若是將成本轉嫁至國內市場,使本地商品價格上揚,進一步影響民眾購買力。

四、產業轉型與投資外移風險
面對美國高關稅,台灣企業可能選擇調整供應鏈或轉移投資。如台積電等企業為避免關稅,可能加速在美國投資設廠,短期內將帶走部分國內就業機會,影響本土製造業。若產業外移或轉型,台灣勞動市場須重新適應新產業需求,部分勞工可能面臨技能轉換挑戰。

美國此波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與民眾生活的影響仍待觀察,政府與企業需迅速應對,以降低對台灣市場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