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川普關稅新制」促成全球降稅?雷根政府經濟顧問解析目的與結局

10 Apr, 2025
圖片來源:IG@realdonaldtrump、pexels
圖片來源:IG@realdonaldtrump、pexels

在嚴重貿易逆差危及美國製造業就業的因境下,美國總統川普推出「讓美國再次富裕」關稅新政策,引發國際貿易震盪,各國抗議聲頻傳,美國前總統雷根的經濟顧問「阿特.拉弗」於4月8日在新聞節目中發表看法,認為川普此舉有利美國,促使「全球貿易架構」產生正面變化,解析目的與可能結局。

延伸閱讀:台股崩跌非水逆!唐綺陽警示及時止損「3關鍵」:想像不到的大變動

專家指出「川普關稅」目的

阿特.拉弗認為「川普關稅政策」為貿易談判創造有利條件與更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此番談話論點同時出現於他與保守派經濟學家史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共同撰寫刊登於《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川普關稅政策的雙贏退場策略〉。

文中主張建議川普應發表「全球直播演說」,呼籲所有國家「全面取消關稅與產業補貼」,美國也將以相同方式回應:「這會是一種最徹底的互惠關稅政策」,美國得以在貿易爭端重新取得「道德制高點」,大家就能看清楚「哪些國家是真正的『自由貿易』支持者,哪些只是嘴上說說」。

尤其川普在2018年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G7高峰會時,提出相似論點:「沒有關稅,沒有貿易壁壘,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也沒有補貼」。

運用關稅重建「貿易秩序」

拉弗認為川普善於談判,運用關稅為美國爭取更好的貿易條件,遭美國加徵關稅的許多國家,長期對美商品設立「高額關稅」、「非關稅壁壘」、「配額限制」,此次美國透過課稅反制,迫使他國檢討貿易政策:「川普把對手推向談判桌,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不調整對美不利條件,可能會失去美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出口機會」。

根據白宮4月2日發布的內容:「美國長期存在且規模龐大的商品貿易逆差,導致我們的製造業基礎空洞化,削弱發展先進國內製造能力的誘因,破壞關鍵供應鏈,並使我們的國防工業基礎仰賴外國對手」,美方此次關稅措施將持續生效「直到總統認定貿易逆差與不對等待遇所帶來的威脅已經消除、解決或獲得緩解為止」。

關稅新制上路1天急轉彎

但目前川普關稅新制上路才一天,就撐不住美股連續崩盤與歐盟各國聯合反制,因此急轉彎宣布暫緩90天,全球75國對等關稅降至10%,因為這些國家主動聯繫美國代表,希望對關稅貿易進行談判,未對美採取報復行動。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9日也向媒體透露:「各國正搶著修正他們對美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並開放市場給美國商品」。而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於9日受訪時也表示,台灣已列入美國談判名單,雙方正在交換資訊,提及台灣不只關稅談判,還包括對美投資採購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等。

然而這當中只有中國除外,美方反而再加碼對中國提高至125%關稅,川普對此表示希望中國明白過去剝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日子,無法再繼續,但他願意和習近平見面。美國財長貝森特於10日指出,這一直是川普的策略:「中國是現代世界史上最不平衡的經濟體,也是美國貿易問題的最大根源」。

拉弗也指出川普關稅政策,並非「目的」,是為達成更大範圍的自由貿易協議,他相信川普具備協商取消雙邊關稅的能力,且剖析可能結局是美方最終透過談判促成「各國調降對美關稅」,美方則適度回應,最終形成「雙贏、甚至多贏」結果:「這不只是關稅威脅,而是一個可以順利撤出關稅政策的退場機制」。

但拉弗也警示關稅措施長期維持,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風險,貿易戰「沒有真正贏家」,但對美國而言在經濟結構上與規模損失程度相對較小。

美國國會提「跨黨派法案」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美國國會兩黨質疑聲浪,德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認為「關稅實際上是一種對消費者徵稅的手段,我不贊成增加美國民眾的稅負」,他在3日受訪時說:「希望關稅只是暫時性措施,真正目的應該是拿來當籌碼,促使全球貿易稅率下降」。

目前國會有參議員提出名為《2025年貿易審查法案》(Trade Review Act of 2025)的跨黨派法案,要求行政部門實施任何新關稅措施前,需提前48小時通知國會,且除非國會通過共同決議予以延續,否則新關稅最長不得超過60天,川普關稅政策儼然也成為華府政治角力關鍵議題。

圖片來源:pexels

此外,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近日也公開示警,歷史上「貿易戰」曾引發二次世界大戰,應引以為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則透過社群平台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談話,暗批川普政策「看似愛國、實則危險」。

女孩好野全新一季:韓職李雅英、安芝儇、南珉貞及趙娟週熱情應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