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政策自今日(4月9日)中午起生效,立即對台灣出口導向產業造成劇烈衝擊,不僅引發產業界哀嚎,也重挫台股。立法院今日關注此波政策對國內就業市場的實質影響,勞動部長洪申翰在答詢中指出,多個製造業關鍵產業恐受到首波衝擊。
延伸閱讀:關稅引發股市震盪!川普回:是超棒工具!已為美國帶來數百億美元收入
32%關稅影響最大的台灣產業
以下這些產業多以對美出口為主,一旦遭受高額關稅壓力,可能面臨國際訂單流失、生產外移、甚至裁員或減班休息等勞資問題。
- 機械產業
- 汽車零組件
- 橡膠製品
- 塑膠製品
- 石化產業
- 水五金(衛浴、五金零件等)
- 扣件業(螺絲、螺帽等精密工業零件)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目前已針對上述高風險產業,規劃啟動以下兩大措施:
1. 僱用安定措施:針對即將實施或已實施減班休息的企業,提供企業補助及員工薪資穩定機制,減少大規模裁員風險。
2. 充電再出發計畫(擴大版)針對受影響勞工,提供職能培訓、薪資補貼與再就業資源,並針對不同產業量身打造再訓練課程。
洪申翰指出,下週將邀集相關部會召開諮詢會議,研議哪些產業與時機最適合啟動應變機制,同時將根據實際衝擊「因地制宜」,提供客製化協助。
延伸閱讀:台股崩跌如何省錢?超商、超市、連鎖咖啡「即期鮮食」時段總整理!
支援預算首波150億,視情況再滾動檢討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質疑,此次僅規劃150億元支援預算,與新冠疫情期間動用超過706億元相比顯得不足。對此,洪申翰回應表示:「此次受影響產業類別不同於服務業為主的新冠疫情,初期規劃150億元作為因應經費,後續將視勞工實際需求與產業情況,滾動檢討、必要時加碼。」
洪申翰也透露,行政院已於清明連假期間提出完整「安心就業支持勞工方案」,由勞動部負責執行,其中也包含對特定產業勞工的即時補助與職訓資源投入。
此波「對等關稅」政策的啟動,對台灣出口型產業是一大考驗,也勢必牽動更多企業用工策略。專家呼籲政府必須及早啟動完整應變方案,才能穩定就業與產業鏈的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