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週一起床、甚至是週日睡前,許多人都會開始擔心接下來的工作行程...這種無形的焦慮甚至會讓我們覺得假期時間變得更短。
為什麼會有「週一症候群」?該怎麼減輕這種焦慮?韓國心理學專家許用會在《大人系聰明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有說明:「導致週一症候群的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異。」
「週一症候群」原因:平日和週末生活方式差異太大
首先,根據「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Stress),週一症候群的強度有所不同。假設對下週進行的課業或工作感到壓力很大、份量很多,有不想去學校、職場的想法,週一症候群就會很嚴重。特別是上班族,通常對職場的滿意度和工作的成就感不足,是導致週一症候群嚴重的主要因素。
不僅如此,平日和週末的生活方式差異,也會對週一症候群產生影響。如果平日拼命加班,週末就把手機都關機,足不出戶,只是在家躺著的人,很有可能因平日和週末之間的「差距」而患上週一症候群。
延伸閱讀:破解「今日事今日畢」迷思!時間管理大師:「明天再做」反而更有效率【沙發讀書】

解決辦法:讓平日、週末的生活方式重疊
因此,如果因嚴重的週一症候群而苦惱,那麼,讓平日和週末生活方式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可能會有幫助。
還有另一個克服週一症候群的方法,就是想想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有沒有什麼不須別人指使,也會自動自發去做、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呢?」許多有週一症候群的人,會在週末或休假日集中安排所有個人的休閒活動或興趣愛好。因為平日要工作,下班後太累,感覺沒辦法再做其他事,因此連休閒興趣也跳過,平日就這樣成為普通的一天,對週末和休假日就會越期待。
但仔細想想,那些週末的活動平日真的不能做嗎?如果把人生換算成面積,那麼「週一~週五」所占的比例遠遠大於「週六~週日」,那麼長時間的平日,卻只是用工作度過一天,不覺得有些委屈嗎?
因此,我要給為「週一症候群」苦惱的人提出建議:把原本在週末進行的休閒活動安排在週一、週二。或許你會想哪有那麼多時間?但哪怕只是下班後的幾個小時,也要試著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

如果工作壓力太大,那就無法從根本解決「週一症候群」
但若是經常得加班的人,可能就會抱怨:「那我該怎麼辦?平日裡除了工作,真的沒有時間做別的事了!」
為了克服週一症候群,還必須嘗試控制相關的環境狀況。也就是說,無論以多麼積極的心態武裝自己,如果現在的工作環境不適合自己或會帶來巨大壓力,就無法根本解決週一症候群。
如果自己無法調整工作內容並做出決定,每天只能往返於工作崗位和家之間,成為「被動的生活」,那麼,即使有聽起來很了不起的職銜,工作最終只被視為是為了未來而必須「勉強」、「忍耐」去做的事,這樣對解決週一症候群問題是有限的。因此,為了克服週一症候群,必須改變工作環境。
書名:大人系聰明心理學:50個趣味心理學培養成長心態,找回生活掌控感
作者:許用會(허용회)
出版社:大好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