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年底壓軸推出高質感時代劇《茶金》,由《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操刀,連俞涵、溫昇豪、郭子乾、李杏、薛仕凌、許安植、黃健瑋等實力派演員主演,故事設定在 1950年代,訴說台灣最大製茶家族的興衰起落。究竟那個年代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裡面有哪些情節是真實歷史呢?以下就來從各個面向詳細解析!
戰亂時代
台灣在1950年代初期已經脫離日本殖民,政權移交給國民政府,但才剛結束二次世界大戰沒多久,又隨即被拖入國共內戰的泥淖,這時候政府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為了戰爭而準備,實施種種措施希望可以反攻大陸,甚至努力尋求美國的幫忙,在劇中黃健瑋所飾演的將軍,就是那個時代軍方的代表人物,他將展現出歷經戰火的憔悴,以及「有家歸不得」的悲涼與滄桑。
崩壞時代
二戰後百廢待舉,馬上又面臨內戰消耗,當時台灣的經濟金融秩序處於動盪的狀態,物價飛漲、錢不斷貶值,劇中郭子乾飾演的大老闆「吉桑」甚至還示範用貶得一文不值的鈔票當火種點菸來抽,也有重現當時「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對社會所造成的震盪與衝擊,不只讓全台最大的茶廠瞬間債台高築,一般百姓更是陷入斷炊危機,非常寫實。
美援時代
美國在當時是幫助台灣復興的一股重要力量,自1951年起15年間,美國每年以約1億美元的貸款幫助台灣從事各項基礎建設並扶植產業,當時美國以「懷特顧問公司」作為媒介,協助規劃各項款項運用,溫昇豪飾演的角色「KK」就是在美援機構上班,並協助主角張薏心(連俞涵飾演)一家的茶葉公司轉型投資化肥廠,這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多元時代
此外那也是個多元的時代,在《茶金》中也可看見多種語言的交錯使用,複雜程度不輸《斯卡羅》,除了新竹北埔「吉桑」的家族及茶廠相關人員說的是客語,洪都拉斯飾演從台北來的商人則是說台語,還有因為日本殖民遺風,有些角色會說日語,另政府官員說華語、美國顧問說英語,還有部分從大陸遷台的角色說上海話,展現出當時台灣社會的多元樣貌。
茶金時代
最後要提的當然是《茶金》主軸,也就是當時的製茶產業,那時候台灣的茶葉占全世界出口的1 %,新竹、苗栗一帶更是重鎮之一,而郭子乾「吉桑」的人物原型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也就是從日治時期到1950年代在茶葉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姜阿新,他透過怡和洋行將茶葉外銷歐美,風光一時,不過後來也面臨印度、南洋等紅茶盛產地復甦的挑戰,最後在負債、景氣影響、合作關係生變等因素下逐漸衰落,結束經營。不過《茶金》將會透過戲劇的改編,讓這段歷史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source:公視
【延伸閱讀】
2021秋冬時尚趨勢關鍵字「毛茸茸」!7款「泰迪熊包」盤點,Marc Jacobs、Coach、Tory Burch...全都2萬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