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動物界,個體之間的社會互動往往影響著生存與繁衍,而某些動物甚至會對受傷或無助的同伴展現「幫助行為」,而最近有一項新研究發現,老鼠在發現同伴失去知覺時,似乎會藉由類似急救的動作來喚醒牠!
老鼠會急救?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當老鼠看到籠友昏迷時,竟然會「施行急救」?美國南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老鼠發現同伴昏迷時,會展開一系列特定行為,如嗅聞、舔舐,甚至咬住對方的嘴巴並拉出舌頭,這些舉動可能幫助同伴更快甦醒。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本能的「急救」反應,甚至與催產素(oxytocin)這種影響社交行為的荷爾蒙有關。
Mice provide first aid to their unconscious friends pic.twitter.com/h8xdRCyIaa
— Nature is Amazing ☘️ (@AMAZlNGNATURE) February 26, 2025
「急救」行為:從嗅聞到拉舌頭
這項研究的起源,來自於科學家張力(Li Zhang)在研究麻醉老鼠時的觀察。他的團隊注意到,當他們將麻醉後的老鼠放回籠內時,清醒的籠友並不會置之不理,反而會開始嗅聞、舔舐,甚至咬住昏迷老鼠的嘴巴,彷彿在試圖「叫醒」對方。
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這些行為,發現牠們有固定的模式:一開始只是輕輕嗅聞,接著會舔同伴的臉,若對方仍未醒來,牠們甚至會開始咬嘴巴、拉舌頭,似乎想要讓同伴恢復意識。這種「拉舌頭」行為還能幫助暢通氣道,讓昏迷的老鼠更快恢復呼吸。
更有趣的是,老鼠不會對所有「鼠友」都這麼做,牠們更傾向於幫助熟悉的同伴,而對陌生的老鼠則較少展現這種行為。

圖片來源:pexels
這是「利他行為」嗎?科學家有不同看法
美國托雷多大學神經科學家詹姆斯·伯克特(James Burkett)認為,這確實看起來像是一種出於本能的「助人行為」,但不能斷定老鼠是「有意識地」想幫助同伴。只能確定老鼠在看到籠友昏迷時,會主動做出一些舉動,而這些舉動確實對昏迷的老鼠有幫助。
另一方面,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家佩姬·梅森(Peggy Mason)則持保留態度。她舉例說:「如果我掉了20美元,而別人撿到,那個人確實受到了幫助,但這不代表我是故意幫他的。」她認為,這些行為可能只是老鼠對環境變化的自然反應,並不一定帶有「幫助同伴」的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老鼠的行為與人類社交行為相似?
這項研究還發現,老鼠的大腦中與社交行為相關的催產素神經迴路,在這些「急救」行為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催產素被認為是「愛的荷爾蒙」,在人類與許多動物的親密行為、母性照護、合作行為中都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推測,既然催產素的影響遍及多種動物,那麼這種「急救」行為可能不只出現在老鼠身上,甚至在其他動物中也可能存在。

過去,我們已經知道大象、海豚等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會幫助受傷的同伴。或許,未來我們能發現更多動物世界中「助人為樂」的例子,進一步揭開動物社會行為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