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進好市多,總讓人忍不住推著大車滿載而歸,感覺自己撿到不少便宜。但當這些商品回到家,有時卻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划算,甚至還可能浪費掉。究竟哪些商品是大家公認的「CP值低」?根據外媒和會員討論,這6大類商品正被點名為好市多的「潛在雷區」,買前不妨多考慮一下!
延伸閱讀:Costco好市多「賣不完的食物」去哪了?網友影片揭密,一票人驚訝:想每天去!
1.生雞肉
價格不比烤雞親民?
好市多的烤雞向來因為大份量和價格實惠受到青睞,但會員反映,生雞肉的價格卻略高於當地超市。與其買回家自己料理,不如直接買熟食區的烤雞來得划算又方便。
2.飲料、咖啡
雜貨店可能更便宜?
Reddit上的會員分享,像汽水和咖啡這類飲品,其他雜貨店的價格常常比好市多更低,特別是當地的咖啡品牌,價格幾乎相差無幾,購買的靈活性還更高。
3.蔬菜、沙拉
份量大、價格高,吃不完反浪費
預製沙拉和新鮮蔬菜的價格在好市多似乎不太討喜,經常被會員認為偏貴,而大包裝的新鮮蔬菜對小家庭來說容易吃不完,反而造成浪費。
4.新鮮水果
價格「不甜」
草莓、西瓜等新鮮水果也被列入這份清單,有不少好市多會員指出,這些商品在其他雜貨店常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因此不太會優先選擇在好市多購買。
5.牛奶、雞蛋
比不上平價超市的競爭力
在國外,像Aldi這類平價超市的牛奶和雞蛋價格幾乎總是比好市多便宜,即使後者有促銷優惠也難以追上,而這類商品又是家庭日常需求,價格敏感度自然特別高,身為好市多會員的你,有沒有去比較其他平價超市的價格呢?
6.清潔劑、牙膏
有保存期限反而容易虧?
清潔劑和牙膏雖然在好市多大包裝出售,但對於單身或小家庭來說,這種大量囤貨的模式並不實用,尤其產品有保存期限,買太多可能還沒用完就過期了,反而是花了冤枉錢。
好市多確實是省錢購物的天堂,但並不是每樣商品都值得大包小包地搬回家。根據會員的經驗,這6大類商品或許不如想像中划算,不過也因地而異。如果是台灣的好市多,定價會因應市場調整,建議大家還是依自身需求和家庭規模選購,才能真正買到高CP值的商品!
主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