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機車龍頭品牌光陽工業(KYMCO)今(10)日爆出高層震盪震撼彈,董事長柯勝峯在記者會上正式宣布辭去職務,並罕見對外致歉,坦承公司內部確實因股東理念分歧,導致經營層嚴重失能。
柯勝峯指出,公司目前面臨兩派經營路線拉鋸,一方為其代表的第一大家族,持股不到兩成,主張積極電動化與市場擴張;另一方則由執行長柯俊斌主導,持保守態度,認為傳統燃油機車仍具穩定市場,應避免過度冒進。這場家族內部「南轅北轍」的對峙,最終令光陽痛失連續22年市佔冠軍寶座。
早在3月24日,光陽才對外否認高層不合傳聞,聲稱不排除對散播不實者採法律行動,然而不到一月,柯勝峯親自揭開內鬥真相。他更指控柯俊斌與光州企業董事長柯俊吉聯手,企圖於今年董事改選中奪權,讓他「無故下台」,批評此舉「師出無名」。
針對家族紛爭,柯勝峯曾提出三大家族共同退出經營,由專業經理人接手,但該方案遭柯俊斌反對,甚至傳出向第三大家族施壓。柯勝峯表示,若能與第三家族聯合掌握過半股權,仍有希望推動公司轉型。
這場延燒至第三代的權力鬥爭,除牽動公司治理穩定,也再度引發外界對台灣家族企業現代化轉型的深層關注。
延伸閱讀:貝克漢兩兒子因「舊愛」決裂!能收服兩兄弟的女人究竟是誰?

光陽工業紛爭懶人包
企業創立背景
光陽工業創立於1963年,總部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機車品牌之一。公司早期與日本本田技研工業(Honda)合作生產代工車款,並在2003年走向品牌自主化,正式以「KYMCO」進軍國際市場。
光陽由柯光述與柯新坤兩位創業夥伴聯手打造,兩人同為日治時期出生於高雄旗山溪洲的柯姓宗族成員,早年共同創業經營醬油與貿易生意,累積資本後攜手跨足機車產業。柯光述為首任董事長,擅長對外協商,主導引進日本技術與品牌資源;柯新坤則長於財務與組織營運,奠定公司內部體制與擴張基礎。
光陽工業自創立以來,其董事長多由這兩大柯姓家族輪流出任,形成獨特的「十年一輪」家族交替慣例。
- 1963-1981年:創辦人柯光述任首任董事長
- 1981-1990年:由柯新坤接棒
- 1990-2010年:再由柯光述長子柯弘明出任董事長
- 2014年起:第三代柯勝峯(柯弘明之子)接任董事長,推動電動機車轉型;柯俊斌(柯新坤之孫)現任執行長,主掌燃油機車業務,家族持股約18%。
除了柯光述、柯新坤,光陽還有第三大家族:柯清芳家族,與其他股東形成決策聯盟。
紛爭導火線
第一派:以柯勝峯為代表的「積極擴展派」
- 重押電動化轉型:柯勝峯主張全力推動電動機車的發展,認為隨著全球交通工具朝向「零排放」的趨勢,電動化是不可逆的潮流。他強調光陽應該加速布局電動機車市場,並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來研發新技術及建置換電站等基礎設施。
- 市場主導地位:柯勝峯希望光陽能藉由技術創新與市場擴張,重新奪回台灣機車市場的龍頭地位。他認為積極進取的策略是應對競爭壓力的關鍵。
第二派:以柯俊斌為代表「保守經營派」
- 專注核心業務:執行長柯俊斌則認為燃油機車仍具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應該優先鞏固傳統業務,避免過度冒險。他認為電動機車雖是趨勢,但目前市場尚未完全成熟,過早投入可能導致資源浪費。
- 風險控制:柯俊斌主張採取穩健經營策略,以降低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他認為應該在確保現有業務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推進電動化,而非全面押注。
權力鬥爭浮出檯面
柯勝峯發現幾個月前市場開始出現大量跟自己有關的負面傳聞,且他也進一步發現,他更指控柯俊斌與第三家族成員柯俊吉企圖在今年董事會改選中奪權,形同逼宮:「要逼我退出公司經營層,我知道這件事後,非常震驚。」。他提出以引進專業經理人取代家族經營的方案亦遭否決。柯勝峯表示,只要第一大與第三大股東聯合,股權過半,光陽就能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