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住院病患注意!「1類人」未來健保恐不再給補助

14 Apr, 2025

健保署最近針對病情已經穩定、卻遲遲不願出院的住院患者,未來可能要面對「健保不給或少給」的新規定!這不只是針對個別「住到不想走」的病患,背後其實牽動的是整個醫療資源的公平使用與醫療效率。

延伸閱讀:早餐喜歡果醬吐司?她每天吃竟罹患「癌症」醫曝:1毒素是致癌物

修法動機:醫院不是養老院!

圖片來源:pexels

健保署宣布,將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為的就是解決「社會性住院」這個老大難問題。什麼是社會性住院?簡單說,就是病人病情穩定後,卻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找不到照顧資源、不想回家、或乾脆覺得醫院比較舒服,就這樣一直賴在病床上。

這讓醫院真的很為難啊!一邊要顧好這位「不想出院的住戶」,一邊又得應付其他真正急需住院的病人,整個醫療系統卡住了。健保署醫管組長劉林義指出,目前雖然有規定病情穩定應協助出院,但沒有「罰則」或實質工具,醫院常常只能乾瞪眼。修法後,如果病人持續拒絕出院、又沒有合理理由,醫院就能依法調整健保給付金額,保障資源分配的公平。

不走還欠費?真實案例讓人心驚

圖片來源:pexels

你以為這只是理論?根據報導,台北榮總過去曾有一位91歲張姓董娘,住院後病況穩定,卻堅持不走,最後一住就是四年半!病房費用一路疊加,最終累積高達774萬元。醫院多次協調無效,最後只好告上法院。法官也覺得,這真的不能怪醫院,判院方勝訴。

這樣的狀況,不但讓醫療機構無法有效運作,更會影響到其他急需病床的患者權益。別忘了,醫院的病床數是有限的,每多賴一床,就少一人能及時獲得治療。

減少給付≠斷保,會根據狀況彈性處理

圖片來源:pexels

等等,是不是有人緊張起來了?會不會我阿嬤出院太慢,健保就被一刀砍光?別怕,健保署有話說:不是一刀切,也不會冷血開罰。這項新機制是針對「已完成專業評估、出院準備到位,且多次溝通無效」的特定個案。

簡單說,只要醫院還沒喊你該出院,你就還是健保照顧的對象;但如果醫療團隊已經認定你該出院了,你卻一直賴著不走,那就可能啟動「減少給付」程序,提醒該讓出病床給需要的人了。

不是懲罰,而是守護醫療資源公平

圖片來源:pexels

醫療改革基金會也出來背書這項修法,強調這不是「懲罰患者」,而是讓醫院在完成出院準備與照護轉銜責任後,有法源依據處理特殊個案。畢竟台灣的健保制度,被譽為全世界最有良心的醫療系統之一,要讓這套制度走得長久,資源使用的公平性,就是不能放水的關鍵。

醫院不是長期住宿中心,健保也不是無限上綱的保母。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住院,請務必信任醫療團隊的判斷與安排,病情穩定就出院,是對自己好,也是對其他病患的體貼。

主圖來源:pexels

女孩好野全新一季:韓職李雅英、安芝儇、南珉貞及趙娟週熱情應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