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於5月17日全國同步登場。第一天(5/17)考社會科、數學科、國文科,以及寫作測驗;第二天(5/18)考自然科、英語閱讀、英語聽力。
首節社會科考試即傳出違規與作弊事件。根據教育部與全國試務會統計,今年社會科考試違規案件共計62件,較去年增加9件,違規情形多元,整體秩序大致良好,但仍有個別考生違規行為引發關注。
作弊案例:試圖取得他人答案
本屆會考首日最受矚目的舞弊事件,為一名考生在社會科考試期間,試圖取得鄰座考生的答案,行為被監試人員即時發現並記錄,已提報至全國違規事件處理會議。根據「國中教育會考違規處理方式」,此類行為屬於一般舞弊或嚴重違規,若查證屬實,該科成績將不予計列等級,對考生升學權益影響重大。

圖片來源:canva
違規案例:手機響、攜帶非應試用品最多
除作弊外,違規案件以「考試期間手機或電子錶發出聲響」最為常見,共有23件;其次為「於考試說明時段提前翻開試題本、提前作答或考後逾時作答」等,共16件。此外,還有考生於考試期間隨身攜帶非應試用品(如文宣品、普拿疼盒子等),以及在答案卡或試卷上作標記等行為。

圖片來源:canva
教育部強調,所有違規案件將依規定處理,持續維護考試公平性。各考區已落實考場管理,確保考試秩序,違規案件將由考區彙整後,提交全國違規事件處理會議討論,依違規情節給予相應處分。
延伸閱讀:曾被稱天才玩家!17歲少年考試不合格輕生,隔天爸媽被通知「系統誤判」心碎
今年台灣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雖未傳出大規模舞弊,但違規案件仍有增加,尤其個別考生試圖作弊事件備受關注。教育部及全國試務會將持續強化考場管理,嚴格執行違規處理,維護考試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