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每個掌握了命運的人都做到了兩件事:了解自己能做什麼,和認清自己該做什麼。

29 Mar, 2018

每個掌握了命運的人都做到了兩件事:了解自己能做什麼,和認清自己該做什麼。

 

 

Two things need to be done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control their fate: understand what you can do, and realize what you need to do.

縮小人生 (Downsizing), 2018

 

#解憂電影院  No.188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嗨水尢水某你們好~   追蹤你們的專頁很久了,透過解憂電影院看了很多人的故事,且你們所提供的建議看了以後也都很有感觸,很棒! 而這兩年來,一直有個壓力困擾著我,因此,想請你們推薦部電影好讓我抒壓一下,並想聽聽你們的想法,謝謝!             

我目前是研究生,從上研究所之前就一直希望將來能考上國考,當個公務人員,但無奈沒考上,於是我就先去讀了個研究所,想說讓自己能有個明星學校的碩士學歷,而且研究所的課又少,好讓我可以邊讀邊準備國考。

直到就學入讀後,才發現研究所根本沒那麼好混,雖然課量少,但是每堂課的質很重,我必須要花很多心力及時間,才能勉強產出些成果(且成果通常自己都不太滿意),也因為這樣,研究所的課業完全壓榨了我準備國考的時間,好像要當上公務員的路又更遠了,處在兩邊都顧不好的狀態,壓力很大也很焦慮,請問我該怎麼辦呢?“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縮小人生》。

Paul是個復健治療師,他年輕時因為要照顧久病臥床的媽媽,犧牲了自己的夢想。與妻子Audrey嚮往著經濟寬鬆的好日子,才能滿足妻子想要換房的慾望。Paul於是想到參與縮小身體的計畫,搬到縮小社區中去生活。

因為,身體變小了,所需要的開銷也大幅減少了,換算下來,兩人就能過著下半生衣食無虞的生活。但是,就在Paul做完永久手術之後,發現妻子臨時反悔,兩人於是離婚。接下來Paul一人在縮小社區中過活,雖然有用不完的錢,但他每天只是渾渾噩噩地交朋友,直到認識了玉蘭,他才有這個反省的機會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

Paul其實一直都無法放下那個曾經有選擇,最終卻因為環境被迫做決定的自己。他一直很不快樂,他以為只要匆匆做完刀下的每一個決定,那個決定就可以把他從眼前的苦悶中拯救出來、扭轉他過去空洞的人生。於是他將就著工作、決定縮小身體,讓自己不用再為金錢煩惱、甚至決定加入北歐縮小聚落,躲藏到地下一勞永逸地揮別過去。隨波逐流的他,其實從來都沒想過自己對的未來,有著什麼樣的願景,他只是讓『問題』漂到他面前來,讓他一個一個去解答,先解決眼前的難題再說。

你現在的問題,並不是『被兩頭壓力搞得水深火熱要怎麼辦?』而應該要自問:到底為什麼要做公務員?為什麼要有學歷支持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你的什麼樣的人生目標與期待呢?

要是不曾想清楚自己的『幸福願景』長怎樣,又怎麼知道要如何前往呢?還好你不像Paul做了手術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隨時可以去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再從那裡往回推,眼前的狀況就會漸漸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