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韓劇《惡緣》反應10個韓國社會現象!私刑正義?因果報應?器官買賣與身體商品化?

Yu
Yu
25 Apr, 2025
圖片來源:Netflix
圖片來源:Netflix

朴海秀、申敏兒、李熙俊、金成均、李光洙、孔升妍主演的韓劇《惡緣》,講述詐騙高手「金範俊」、外科醫生「李周妍」、背負龐大債務的「朴在永」、中國朝鮮黑幫「張吉龍」、韓醫院院長「韓相勳」、蛇蠍美人「李裕姃」,六位背景迥異的人物,彼此原本毫無交集,卻意外被牽扯進一場無法掙脫的黑暗糾葛之中的犯罪驚悚故事。每集結尾都有驚人反轉,這部劇不僅是懸疑驚悚的娛樂作品,更反映了多個韓國社會現象!(內文有劇情雷,請斟酌閱讀)

延伸閱讀:演技太真讓觀眾氣炸!Netflix韓劇《惡緣》6位惡人演員突發道歉聲明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1.

性暴力與受害者的創傷

1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李周妍」青少年時期遭遇「性暴力」,每天因惡夢無法入睡,卻只能吞進肚子多年,直到長大後才決定正面對決過去的傷。這條復仇路不只是個人的創傷筆記,也是對韓國社會「對性暴力集體裝死」的無情吐槽。而且李周妍還患上PTSD,並造就信任障礙與社交關機模式,但真正不勝唏噓的是加害者依舊活得光鮮,此劇不是拿創傷來賺眼淚,而是要觀眾看清「痛苦」始終如影隨行!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2.

校園暴力與制度的縱容

2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劇中揭示的不只是成年世界的殘酷,更將目光投向校園中早已滋生的「暴力」。李周妍在高中時期就遭遇性暴力與欺凌,不僅被三名小混混攻擊和施暴,一直以為朴在永跟自己一樣是受害者,殊不知都是他和李裕姃一手策劃。校園暴力的描寫不只是劇情推進的工具,更控訴「教育體系未提供庇護」。施暴者多年後即使受到懲戒,但依然本性不改,讓人思考「法律制度判刑的輕重」,惡的種子在制度縫隙中悄然發芽!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3.

階級鴻溝與經濟壓力

3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朴在永」代表現代人對於經濟焦慮的掙扎,他因投資虛擬貨幣失利而傾家蕩產,最終落入高利貸陷阱,逼上絕路,甚至痛下殺手要父親的保險金。深刻體現當代韓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下滑的焦慮。許多年輕人為了翻身,押上一切賭注在高風險投資上,卻在失敗後發現自己不僅被社會拋棄,還成為體制性排除的對象,財閥與底層角色的強烈對比,揭示韓國社會的M型化趨勢,也反映了「一夜致富」神話破滅後的虛無感與絕望!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4.

法律體制的不信任與私刑正義

4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在《惡緣》劇中可見司法體系並非正義的保障,反而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繞了一圈又回原點,「李周妍」就是例子,無法伸張的正義,最終只能透過私刑與復仇來補償,除了展現對司法制度的不信任,也影射處理性犯罪、財閥違法或權貴案件時,司法的雙重標準令人失望。劇中復仇行動雖然無法被正當化,但卻讓觀眾產生共鳴,或許這正是對「制度性失能」的一種反彈,是一種源自絕望的「被迫正義」,壞人就應該受到報應!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5.

女性的憤怒與覺醒

5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女性角色再也不是為無助的受害者,「李周妍」和「李裕姃」就是正反的經典教材,李裕姃單純就是仙人跳的蛇蠍美人,而李周妍徹底打破「女主角只能哭著求救」的套路,在面對創傷後選擇挺身對抗,不再等待救贖,而是成為行動者、審判者。這樣的角色設計呼應近年韓國女性集體意識的覺醒,也揭示在性別壓迫、社會標籤之下,女性如何從受害到反擊,從沉默到控訴,並找回主體性!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6.

家庭解體與情感疏離

6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雖然劇中沒有太多琢磨「家庭」,但從戲劇作品和現代社會推測部分加害者出身破碎或功能失調的家庭,這些家庭並未提供情感支持,反而成為創傷的溫床。父母的冷漠、暴力或缺席讓孩子從小學會壓抑情緒,最終演化為成年後的情感麻痺與人際障礙,指出家庭不再是庇護,而是傷害的起點。仇恨、復仇與絕望,很大程度源於未被理解與支持的童年經歷。讓人不禁反思,在一個極度重視家庭名聲與責任的社會中,情感缺席的傷害是否才是最難治癒的傷痕!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7.

社會污名與命運論

7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惡緣》中反覆出現「過去無法抹去」的意象,角色的行動總是被過去的創傷、錯誤與選擇所牽引,似乎命運早已寫好,不容翻轉。這與韓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識」與「因果報應」觀念密切相關。無論角色是否悔過、試圖重新開始,社會總是以「你是誰的過去」來定義「你是誰的現在」。這種污名標籤化讓人難以翻身,也使「報應」成為唯一的公平形式,拋出「們真的能脫離過去嗎?還是只是繼續帶著它走一輩子?」的提問!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8.

報應與因果循環的社會觀念

8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你做過什麼,命運記得清清楚楚!」《惡緣》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大概就是「惡有惡報」的宿命式循環。劇中多數角色的悲劇結局,都是他們過去選擇「背叛、欺凌、冷漠」的延伸,在多年後轉化為報應。過去的壞事就像丟出去的迴力鏢,遲早會砸回來。不管是霸凌、暴力還是出賣,最後都會被清算。這不是什麼懲惡揚善的理想主義,而是所謂的「因果報應」。雖然知道這種劇情只是創作,但看到壞人有報應,心裡總有種莫名爽快感!

延伸閱讀:換腎只花三個月!她話中透玄機....網友揭恐怖真相:那不是等器官,是選器官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9.

器官買賣與身體的商品化

9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惡緣》中對「器官摘除」的反轉讓人震撼,不管是開頭的「朴在永」,還是結局的「金範俊」,不僅作為懸疑劇情的關鍵轉折,更直指人命被剝削的極端現實。人的身體被當作交易籌碼,「器官」成為換取利益的商品,可以被估價、被分割、被奪取。這劇情雖然誇張,但背後的問題卻很現實,像是《國有器官》和《器子》也搬上大螢幕,究竟器官買賣應不應該合法化?

延伸閱讀:醫院遭爆活摘器官買賣?實習醫生疑「被自殺」恐怖錄音曝光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10.

非線性敘事與觀眾參與

10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惡緣》的「非線性敘事」結構,讓人感覺像在玩拼圖。過去、現在、各種視角交錯,每一集都在丟謎題給觀眾。「真相」並非單一,而是多重交織的記憶與解釋,部分角色同時承載著加害與受害的雙重身分,這種灰色敘事拒絕簡化對錯,象徵著真相與創傷總是模糊難辨。不僅提升懸疑感,更反映現代觀眾對複雜敘事的偏好與參與感,可以參與其中、推理找真相,錯過一分鐘的劇情,可能就漏掉一個爆點!

11
韓劇《惡緣》韓國社會現象
圖片來源:Netflix

《惡緣》以黑色懸疑為表,以社會批判為裡,在娛樂與反思之間達到難得的平衡。它所描繪的是我們熟悉的社會,在創傷與報應之間,在制度與個人之間,在沉默與怒吼之間,人們尋找正義的可能,也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