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年滿80歲以上的長者,或70至79歲且罹患癌症二期以上的個人,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時,可免除醫療機構專業評估,亦即無需進行巴氏量表測試即可申請。此修法旨在簡化申請程序,但其對長照的影響已引發民眾關注。
延伸閱讀:8成7民眾對「老年生活」沒信心!衛福部將斥資40億新蓋2千床的「住宿型」長照機構
什麼是巴氏量表?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是一種評估個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工具,被廣泛應用於醫療與長期照護領域。量表根據以下10項基本日常活動,衡量個體是否需要他人協助完成:進食、洗澡、修飾(如梳頭、刷牙)、穿衣、如廁、控制大小便、移動(如床與椅子的轉移)、行走、爬樓梯、輪椅移動,每項活動根據依賴程度進行評分,總分通常為0至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自理能力越強。過去,巴氏量表是台灣申請外籍看護工的重要依據,只有得分低於一定標準(如60分以下)者,才符合聘僱資格。
延伸閱讀:台灣大退休潮來襲!65歲退休人口高達32萬人,老化壓力持續升溫
修法後對台灣長照市場的影響
修正案通過後,80歲以上的長者即使未經醫療評估,也能直接申請聘僱外籍看護工。這對長照家庭來說,無疑是行政手續上的一大簡化。然而,這也為台灣的長照市場帶來了一系列潛在挑戰。
1. 外籍看護需求激增,供需失衡加劇
根據內政部與衛福部統計,台灣80歲以上人口約91萬人,其中健康長者約53萬人。若僅有30%的健康長者申請外籍看護工,將產生16萬人的新增需求,加上每年自然增加的約1萬需求,總需求預計超過10萬人。然而,目前外籍看護工的總數僅為22.7萬人,新增需求可能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2. 重症家庭面臨更大困難
在市場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外籍看護工可能傾向選擇較輕鬆的照護對象,導致需要照顧重癱、臥床或插管患者的家庭更難找到合適人力。
3. 聘僱成本上升
由於供應不足,外籍看護工的聘僱成本可能隨之上升,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此外,海外招募、訓練和引進人力的流程可能拉長至數月以上,讓家庭需面臨更長的等待期。
4. 照護品質可能下降
外籍看護工需求驟增,可能壓縮訓練時間,導致新進看護工的技能參差不齊,進一步影響長照品質。
勞動部的回應與建議
對於此次修法,勞動部表示遺憾,認為新法可能影響重症家庭的照護權益,並加劇外籍看護工市場的混亂。勞動部引用數據強調,主要移工來源國短期內難以提供足夠人力,供需失衡的情況將進一步惡化。勞動部承諾將持續簡化申請程序並縮短時程,同時探索其他應對措施,如擴大培訓本地看護人力或發展社區支持服務,以減少對外籍看護工的過度依賴。
巴氏量表的取消對於簡化申請流程有一定助益,但長期來看,此舉可能導致長照市場出現人力短缺、成本上升及品質下降等問題。政府需要制定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平衡健康長者與重症家庭的需求,確保台灣長照體系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