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不只香腸!哈佛研究:吃「超加工食品」神經退化風險增2.5倍

22 May, 2025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誰沒在忙碌的早晨沖過一杯即溶奶茶,或是路邊攤來根烤香腸解解饞?不過,根據哈佛一項橫跨20年的研究,這些「超加工食品」雖然方便,卻可能是讓巴金森氏症提前報到的幕後黑手。這項研究追蹤了超過4萬名醫護人員,結果顯示長期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前期症狀」的機率明顯升高。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也公開提醒這些神經退化風險警訊。

延伸閱讀:觀看成人直播恐遭判刑!國外7月實施新法,付費解鎖色色也不行

「超加工食品」是什麼?

圖片來源:pexels

那麼什麼叫「超加工食品」?張家銘醫師解釋,這類食品經過大量工業處理,你很難看出它原本是什麼原型食材,還加了不少你看不懂的化學名詞。舉個例子,來看看你冰箱或櫃子裡可能就有的超加工代表:

  • 早餐穀片(加糖那種特別多)
  • 三合一咖啡、即溶奶茶
  • 香腸、火腿、熱狗
  • 即食麵、冷凍便當
  • 零食餅乾、糖果甜甜圈
  • 各種罐裝或瓶裝含糖茶飲

這些食品通常糖鹽油含量都不低,吃起來很爽,但對神經系統可能造成傷害。

巴金森氏症早期徵兆有哪些?

說到巴金森氏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是手抖或動作慢,但醫師指出其實很多非運動性徵兆早在發病前5到10年就可能悄悄出現。例如:

  • 慢性便秘
  • 嗅覺變差
  • 睡覺時動來動去、踢被打人
  • 白天總是想睡
  • 情緒低落但找不到原因
  • 身體某處莫名疼痛
  • 看東西有點模糊或扭曲

你有中了幾項?如果超過三種,又是超加工食品愛好者,那可能就該特別注意了!

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哈佛研究,攝取超加工食品最多的那一群人,罹患三種以上巴金森前驅症狀的機率,是攝取最少那群人的2.5倍。這個數據不只讓人皺眉,更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選擇。別忘了,大腦是我們最忙碌、也最需要被善待的器官。每天都餵它高糖高鹽高油的「加工三寶」,它遲早會抗議!

如果你也想要改善飲食習慣,或許可以試試早餐改喝無糖豆漿+水煮蛋、零食時間選水果或堅果,下午茶改成自己泡的茶而非罐裝飲料。這些小動作,都是對自己未來健康的投資。說到底,你的腦子會記得你怎麼對待它,別讓它在不該老的時候就提早退休。

主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