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小瑣事也會讓你心慌慌?99%的煩惱其實沒必要掛在心上,練習6個方法拉回你對生活的熱情!

22 Aug, 2018

作者:江明

  

 

當然,生活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不容易。

 

這是一個對年輕人,比任何時代都更嚴苛、更具考驗的時代。高昂的房價,微薄的收入,勞碌的工作;要找對象、要結婚、要生孩子,一想到這些,就讓人想死。

 

說你成功吧,好像還差成功那麼一大截;說你不成功吧,你似乎比周遭人過得好一些。說你老吧,你才二十幾;說你年輕吧,眼看著就三十了。說你庸碌吧,每天屁事多得要命;說你忙碌吧,忙得全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我想起,我冬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PO文: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吭聲的崩潰。外表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和平,實際上亂糟糟的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大哭或歇斯底里。但是,可能某個下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限了,不說話,沒有真的崩潰,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有網友在下面留言說,不要問我那些艱難歲月是怎麼熬過來的,我只能說,我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我,這股力量叫做:「想死又不敢死。」

 

我曾有過幾段非常崩潰的時光。

 

不過現在講來有點大言不慚,雖然我常常勸告大家,別整天愁眉苦臉的,那些你覺得天要塌下來的事情,拉長時間之後再回頭看,都變成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你根本不知道小事什麼時候會過去。

 

我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跟同學在北京租房子,被同學騙了房租,他拿著這筆錢去旅行了。房屋仲介帶著一大票人,半夜過來咚咚砸門,嚇得借宿的女同學嗷嗷哭。後來我才知道,同學不僅拿著錢跑了,還騙我說房租一個月一萬一,其實是八千。

 

那時我做過一陣子家教。有一次,我從北京的北四環坐公車去東四環的大郊亭上家

教。那天,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我在雙井換公車的時候,遇到一個男人抱著小孩

蹲在橋下。他說,帶孩子來北京看病,但是錢包丟了,求我給他一百元坐車。那時我還

涉世未深,給了他四百,等我上完家教回去的路上,卻在 300 號公車上與他相遇,看到他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樣子,我卻連跟他四眼對視的勇氣都沒有。

 

後來,我那天實在太累了,最後在車上睡著了,一直睡到終點站,被公車司機叫醒,匆匆下了車,才發現錢包、手機都不見了。後來,我吃了一個月的包子和河粉,吃到冬天流鼻血,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快掛了。

 

最近一次崩潰應該是我的上一個ID被封鎖,我也是覺得被封鎖得非常莫名其妙,甚至懷疑上帝喜歡搞惡作劇,看你生活有點起色了,感覺你一點點好起來了,就給你來點小玩笑。那時,我很喜歡聽李志的歌,《這個世界會好嗎》,晚上聽著李志的歌,打開 Google 地圖,我就把地圖縮小再縮小,我在杭州城西,浙江,中國,地球,突然就覺得人真的是渺小得可以,杭州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座城,地球也只是天上的一顆星。

 

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後來,我看電影《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才發現人好好活著,有尊嚴、有價值地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無論你今天遭遇什麼變故,我們的運氣都不可能比電影中的男主角安迪還背。我們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榔頭,挖我們的地道,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爬過汙穢不堪的下水道,爬過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面對大雨滂沱的天空,展開雙臂,仰天長嘯。

 

有些人披著「癈柴」的外衣,生活愈過愈慘,就好像有時我接受了「我很懶」的設定之後,幾天不寫文章也變得心安理得。

 

這在心理學上叫「墨菲定律」,意思是你心裡愈想著什麼事情、愈強調一定要怎樣,就愈會變成怎樣。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變成癈柴,那麼真的要好好學習疏導自己的情緒。

 

以下,是我個人調整情緒的方法,經本人實驗真的有效:

 

•你要先認識自我,認識這個世界。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兩字,生活不是比癈大賽,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最苦的那一個。

•生活中的很多壓力,其實都不是壓力,而是生活本身,只有能在生活中發現樂趣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去旅行吧。多出去走走,不要讓自己的視野侷限在居住範圍,去的地方多了、見的人多了,自然會理解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格局就會慢慢打開。

•去閱讀吧。高曉松的媽媽不是說了嘛,沒錢去旅行,那就閱讀。文字就是詩歌和遠方。這是提升閱歷成本最低的方法,用幾百塊就可以買到別人的心血。

• 吃一頓好吃的。美食可以治療一切,相信我。火鍋、海鮮、逛夜市、冰淇淋,這世上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吃兩頓。

•聽音樂。我失落的時候喜歡聽李志、五月天、蘇打綠。李志問,這個世界會變好嗎?阿信會告訴你,這個世界真的太美好了,愛情很美好,友情很美好,人生很美好,你要加油啊。蘇打綠會說,即使一敗塗地也沒關係,至少還有我溫柔陪你。

 

 

往下看更多《別在風暴中坐以待斃》相關文章

 

 

【朋友都是階段性的】

你為什麼不理我了?

週末,我在家躺了兩天,只吃了一頓飯。昨天半夜,一時興起跑到樓下附近的宵夜攤,想給自己點杯啤酒、來隻小龍蝦什麼的,看了好幾家店,裡面全是三三兩兩的朋友,在舉杯暢飲,我連大門都不敢進去,就趕緊轉移目光,假裝路過,最後怕遇到熟人就跑回家了。

該怎麼說杭州的夏天呢?白天出門,一離開冷氣房,就像迎面開了一個熱氣騰騰的高壓鍋;晚上躺在床上,關上燈,你就是一顆嗷嗷待蒸的小籠包。

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起我很久沒有打開樹洞郵箱了,所以就一口氣回覆了所有的來信,看到讀者們過得也不太好,我就鬆了一口氣。

有一個叫「心目」的朋友來信,說自己跟一個認識七年多的朋友漸行漸遠,現在變得無話可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回覆她說,沒有什麼人際關係是永遠不會變的,朋友都是階段性的。小孩子才會耿耿於懷地問,你怎麼不理我了呢?

成年人最舒服的關係,是我知道你一直在那裡,不需要天天聯繫,即使某天無話可說,想起曾經溫暖過彼此,也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沒有失去過你。

 

1

有句話說起來或許有些絕對,但是從我自身的人生經驗來看,的確如此—你在青春期,很難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

很多人都說,現在在社會上交朋友都好勢利喔,動不動就說什麼資源啦人脈啦。是的,我也聽到快吐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學校的朋友、你在青春期遇到的朋友,會是你一輩子的朋友。

很多人懷念青春,懷念當時的友情、愛情,因為在那樣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大家都是純粹的,靠長相、興趣、成績等等自身因素吸引彼此,不靠爸,不拚背景,不拚關係。

這些人陪伴你度過最心無城府的那幾年,最無欲無求的時光。有一些是你想愛的,有一些是你想揍的,也有一些是點綴的。

這樣的畫面很美好,總是讓你想起那時夕陽下的奔跑,但是這樣的場景太過夢幻,就像泡沫一樣,隨著你出社會,大家的家庭背景、資源優勢突顯,差距一下子就被拉開來了。

跨越階層的友誼,這種事情我不太信。

 

2

所有的朋友關係,都是階段性的。

因為每個人都是會變的,哪怕一開始是同樣的背景,隨著成長軌跡的變化,也會讓每個人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都拉開了距離。

有些人會去大城市上學、工作,之後可能留在那裡,甚至去往更大的世界;也有一些人留在老家,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娶妻生子,開始柴米油鹽的生活。

這兩種人的思想差距可能會大到什麼地步呢?

左邊可能會覺得三十歲之後人生才剛剛開始,右邊可能覺得一輩子就這樣也挺好的,或者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我沒辦法說哪種生活比較高尚。但是,兩種生活的朋友難免會漸行漸遠。

 

英國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在《檸檬桌》(The Lemon Table)裡有這麼一段話:「那時你還是個孩子,你認為你擁有了許多朋友,但事實上,你擁有的僅僅是夥伴而已。所謂的夥伴就是那些站在你身邊,看著你長大成人,然後又漸漸淡出你生活的人。

 

於是,你開始了新的生活,結婚、生子。後來,孩子們長大了,也離開了你,丈夫也死了。然後呢?然後,你開始重新需要那些能陪你一起走向生命盡頭的夥伴。」

 

3

我始終不覺得,好朋友的關係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費很多的時間去維持。

你費盡心思經營的關係,多半是要斷的。你不可能靠按讚就擠進別人的朋友圈,你也不可能靠討好去維護一段感情。

那些與你沒有關係的人,就是沒有關係。其實從第一天開始,你就知道了。就算你笑得甜甜蜜蜜,就算你再努力、再付出,你都得不到同等的回報。

當然,愛情也是這樣。

可能你也會遇到這樣一個人,讓你想把你的全部、你的愛都給他。生怕自己做錯了一點什麼,就惹對方不開心。午夜夢迴,自問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

親愛的,那不是愛,而是乞討。

 

4

這些年,我對朋友關係很看得開了。

朋友是互相吸引的,不可強求,有知己兩三個,已經是人生幸事。

是你的朋友,就逃不掉,他難過的時候會找你,他開心的時候也會找你。就算你們三年才見一次面,就算你們相隔十萬八千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要你把自己裝扮好,會有喜歡你的人,也會有欣賞你的人。你硬要去追求一段關係,就算用了八匹馬去追,你也追不到。

 

5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是你身邊最親密的六個朋友的平均值。

這個平均值,不僅僅是財富、地位,更是價值觀,這些東西不會一成不變,每天都在流動。所以,過分執著一段舊感情,真的是吃力又不討好。有時間不如用來提升自己,也許過了一段時間再回頭看,你就會發現,那些在青春歲月裡覺得天要塌下來的煩惱,其實都不算是什麼煩惱。

我想起中國作家劉瑜曾說過一句話,有些人註定是你生命裡的癌症,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

 

 

內容由 銀河舍《別在風暴中坐以待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