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性格類型的討論中,常見「貓系」與「犬系」的對比。犬系的人親切熱情,總是積極回應世界的期待;而貓系的人則獨立自在,更忠於自我的步調。
然而,在這個節奏飛快、壓力四伏的社會裡,也許我們更該學習貓咪的處事態度,讓自己活得輕鬆些。在《貓是最好的人生教練:掌握貓特質,讓你活得自信、自由、自在》這本書中,就列舉了無數個貓咪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處世態度。
1. 壓力爆表時,學學貓吧!
釐清壓力來源,專心處理問題,然後就把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
2. 有人想占你便宜時,學學貓吧!
平靜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一旦有人撈過界,立刻挺身捍衛自己的權利!
3. 擔心被別人討厭時,學學貓吧!
忠於自我,且保有自己的渴望、個性和需求,不必非得把自己塞進某個框架裡。
4. 生活步調太快時,學學貓吧!
冷靜下來,有意識地感受自己所經歷的每一刻,不必急著把每分每秒全部填滿。
5. 希望獲得協助時,學學貓吧!
直接開口!就算有些人可能拒絕你,但也一定有些人樂於伸出援手!
延伸閱讀:伊能靜57歲美過20歲!曝中年心境:不再浪費時間去討好

跟貓一樣,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貓不撫摸我們,而是利用我們撫摸牠自己。」──安托萬.里瓦羅爾,十八世紀法國作家
對貓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善待自己,沒有任何事比它更優先。為了達到這一點,有時我們也該像貓一樣,自私一點,先想到自己。這不代表我們要當個自我中心、自戀或自以為是的人,而是要允許自己將個人的身心平衡排在他人前面。
一個人倘若不懂得先顧好自己的需求,就無法給予他人任何東西。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做任何事之前,請先照顧好自己,因為這攸關你的切身幸福——一旦你能在生活中獲得幸福與快樂,將更有能力給予和分享。
所以,捲起袖子吧!學貓一樣打造自己的地盤和舒適圈,掌握身心平衡的要件與讓自己幸福快樂的方法。每天做一點讓自己開心的事,讓自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或送自己一份小禮物吧,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應得的!

揮一揮尾巴,不帶走批評餘毒才是上策
「貓很清楚誰喜歡和不喜歡牠們,但牠們通常不會放在心上,也懶得設法補救。」──維妮菲.凱瑞爾,美國作家
我常觀察到一件很有趣的事:貓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被喜歡,不論對方是貓或人類都一樣。
牠們生性獨立、獨來獨往,不論面對動物或人類,都非常嚴選自己付出感情的對象,因此得以大大方方地對令人聞風色變的「他人目光」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反觀人類,卻不可思議地往往對此過度重視。
這種被他人珍愛、重視、欣賞,或最起碼被別人接納的需求,貓根本不需要:牠們有自己。就這方面來說,貓有自己的目光就足夠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貓的眼睛長在頭頂上還能好好過活,但人類在尊重自己與介意他人目光之間的拿捏往往有失衡之虞,還是保持平衡比較好。
近年來,「為了形象不計代價」「人設翻車」的例子不勝枚舉。個人形象簡直成了一種崇拜儀式,不再以符合個人本身特色為出發點,而是為了吸引別人目光所做出的刻意安排,可說是一種最徹底的自我欺騙。

就算貓(在家裡或在野生狀態下)過著稍微群居的生活,牠們也從來不盲從其他貓的行為。牠們仍是原本的自己,保有自己的渴望、個性和需求,絲毫不覺得有必要把自己塞進某種社會框架,或四處張揚某種形象,以「融入」那些很可能早已迷失方向的「主流」。
貓最效忠的就是自己,人類應當向牠們多多看齊,哪怕只是為了不讓自己活在一言堂式的、模板化的,以及風向隨時可能改變的鄉愿言論和媚俗道德觀裡;哪怕只是為了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內在的渴望;哪怕只是為了讓自己愉悅地聆聽內心不斷對我們吟唱的這句話:拋開別人的看法,忠於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