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面對關稅衝擊該如何調適?心理師給兩方法面對「焦慮」

08 Apr, 2025

小陳每天早晨醒來,張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點開手機,檢查股市的波動,接著迅速瀏覽昨夜與今晨的新聞。大多時候,他常常夜不成眠,或是半夜驚醒,焦慮地反覆查看股市的變化和國際局勢。「關稅影響層面會多廣多久呢?國際局勢如何影響投資呢?房價是否還會繼續上漲呢?工作可否穩定成長呢?」這些問題時常讓他無法擺脫心頭重擔,也干擾著睡眠品質與生活滿意度。

小陳終日苦著臉,家人朋友都勸他:「不要這麼悲觀、想開一點。」但是,這談何容易?每當他開始思考未來,焦慮情緒便止不住地迅速蔓延。

 

你是否跟小陳一樣呢?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而內心總感到無法安穩。無論是擔心自己的職業生涯,或是恐懼整體大環境的政治經濟變動,未來焦慮似乎是許多現代人常出現的內心風暴。那麼,未來焦慮的根源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克服它呢?

3
圖片來源:canva

「高壓環境、與他人比較」促發未來焦慮

心理學家Seligman(2011)指出,處於高壓環境中的人更容易感受焦慮,尤其是對自己要求過高、害怕失敗的年輕人。尤其在當今社會,新聞即時傳播和社交媒體的普及,現代人每天都面對海量資訊,快速接收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已成為常態。

信息的快速傳遞,無疑打破了傳統溝通的時空限制,使得人能夠立即獲取各種資訊並即刻做出反應。不論是在商業決策或是社交互動中,此種效率的提升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

信息流通變得更加暢通無阻,卻也容易引發一些心理困擾。比如:錯失恐懼(害怕錯過關鍵訊息,進而錯失投資良機)、社會比較(看到別人的發文,覺得自己過得不如他們)、以及存在焦慮(感到自己一人無力改變整體大環境的現狀),這些內心風暴往往會引發自我懷疑和焦慮情緒。

延伸閱讀:分手後才知「失去的遠超過想像」!有一種出軌叫「財務不忠」

造咖 文章首圖模板 的複本-8
圖片來源:canva

焦慮是對未知的過度恐懼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衍生出恐慌與焦慮感受。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只理性思考未來,而不要出現恐慌與焦慮情緒呢?這想法很理想,但恐怕不容易做到。你可能會認同這句話;理性上來說,人不是理性的動物。

我們常常受到情緒、直覺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們可以運用邏輯和分析來解決問題。但是,在面對壓力或不確定時,情緒往往會比理性思維更占上風。即使理性上知道要保持冷靜、不受外界事物干擾內心,但情緒卻常常不由自主地讓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與焦慮。

恐懼與焦慮情緒是有功能的,它使我們保持警覺,讓身體早先做好應急反應,使我們更加敏銳地察覺周圍環境。換句話說,內心波動是為了維持身心處於警覺狀態,讓人得以迅速做出決策。我們該學習的是:如何在壓力下調整自己,以維持適度的焦慮,才能夠激發最佳表現,使我們在困境中既警覺又保持清晰地做出更有效能的應對。

瞭解情緒的運作機制,我們才能更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對外在事物的情緒反應,幫焦慮調整到一個平衡點,運用適度焦慮以激發最佳表現。

4
圖片來源:canva

面對未來焦慮,你可以這麼做

1.運用自我肯定的對話調整焦慮

從「外部思考」回歸到「個體思維」,那些「別人過得都比我好」、「整體大環境非我個人能改變」的想法,是向外頭比較的外部思考,往往會加深個人的無力感與自我挫敗感。

外部思考使我們遺失了自己,過度聚焦於外在世界的負面比較。事實上,每個人身處的環境、生活背景、挑戰與成就都是不同的,試著將焦點放在自身的進步與成長,而非向外比較。這樣較能幫助我們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進而提升自信心。

2.從過去的成功經驗擁抱未知

過度自我要求與害怕失敗更容易感到焦慮,甚至讓我們忘記自己其實是有能力的。在焦慮時刻,試著將注意力轉回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所擁有優勢與美好,欣賞自己,穩住自己。這樣才能將焦慮調整到恰如其分,適度的焦慮反而能激發我們達到最佳表現。

5
圖片來源:canva

總結來說,當焦慮難以控制時,我們常常會陷入更深的糾結。管理焦慮,才能管理好生活,為生活帶來最大效益。有位病人問醫師:「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該怎麼辦?」醫生沉思了一會兒,回答說:「首先,冷靜下來。」病人瞪大眼睛,追問:「可是我正焦慮呢!怎麼冷靜得下來?」醫生笑了笑:「那就先冷靜下來,再來焦慮。」

就像病人和醫生的對話一樣。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往往無法立刻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有時候,最有效的方式是先靜心,緩緩接住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從情緒漩渦中抽離。只有當我們先穩住自己、管理焦慮,才能更清晰地看見問題,並以理智的方式去面對問題,最終將焦慮化為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