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網路原住民」的Z世代孩子(1997~2012出生的人),手機、網路已經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他們變得更早熟、懂得東西更多,但也因為長時間浸泡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他們相對無法集中注意力、邏輯散漫,甚至是有暴力傾向。「網路成癮」也成為現代父母在教養中最頭痛的問題。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3C成癮」近一年(日期:2024/1/1-2025/3/5)的網路討論,焦點為「學習、健康、發現、重要、建立、容易、分享、發展」等熱門關鍵字。教育部擬要求手機需由學校或班級統一保管,此舉希望降低學生對於手機的依賴性,該議題在社群上掀起高度討論。

網友表示「交了手機,只是從玩手機變成睡覺而已有差嗎」、「收手機有什麼用 該不專心還不是一樣不專心」、「用禁止手機來解決學生成癮問題,這種政策簡直是懶政的代表」。此外,關鍵字也出現「陪伴、參與、閱讀、引導」等相關討論,女星歐陽靖在粉專上探討育兒概念,明確表示自己「不用3C育兒,而是3C共讀」,並認為3C無毒,有毒的是不想花心力陪伴的育兒方式,該則貼文引來大量網友支持留言「3C很棒,教了小朋友很多好的,要選擇好的內容,並且一起看」、「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這世代的小朋友已無法不接觸3C⋯⋯科技從來沒錯,問題是怎運用」、「3C不是毒藥端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使用。」
延伸閱讀:3C對小孩很不好?現代父母的「3個育兒煩惱」:常說疊字會影響語文能力、玩遊戲其實能培養邏輯力!

孩子「網路成癮」的原因
該怎麼改變孩子使用網路的習慣?可以先試著從源頭找他們沈迷網路的原因,再教他們如何控制自己,及善用這項好用的工具。
1. 沒有其他興趣,常覺得無聊
以幼兒沈迷的原因來說,「覺得無聊只好滑手機」是最直接且根本的原因,不識字的他們在這世界寸步難行,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爸媽陪讀、引導,才能認識這個世界。如果爸媽沒空,手機就能取代父母的功能,提供他們豐富有趣、誇張的內容,讓他們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填補他們空虛的時光。
如何解決孩子的「無聊」
許多育兒專家都說:「讓孩子體驗無聊,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也能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說,讓孩子「有聊」可不是大人的責任,人生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快樂有趣。所以,當孩子喊「無聊」的時候,不要急著給3C,而是請他們自己找事做,大人只需要在旁邊提供資源就好;再不然,我們也可以事先跟孩子一起製作「無聊籤桶」,把孩子平常喜歡做的事情記錄下來,等小孩沒事做的時候讓他自己去抽支籤吧!
2. 已經習慣網路快速且大量的刺激
當孩子們習慣網路帶來迅速且大量的快樂後,就很難再習慣「慢慢累積」的快樂了。
轉移孩子注意力並吸引他投入其他興趣
家長不妨可以觀察孩子平常是用手機做什麼事。若是看短影音,不妨引導孩子看長度較長的電影,甚至是鼓勵他自己來拍拍看(但記得要慎選題材);若是玩手機遊戲,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跟遊戲類似的獎勵機制,並多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投入,而不是又嫌棄他哪裡做得不好、沒有達到標準。
短時間內,小孩肯定會抱怨刺激度不夠,想再度投入網路的懷抱,那在這段時間,父母也需要多投入一點時間、精力,多陪伴孩子體驗高強度的遊戲,例如漆彈場、競賽場…讓孩子知道除了網路世界,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很有趣。
3. 逃離現實生活的壓力,尋求認同
在網路世界,我們可以打造「理想中的自己」,逃避現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情或壓力,不管是看影片、玩遊戲轉移注意力,或是透過社交軟體尋找同儕認同,都是他們逃避方式。
孩子需要被「傾聽」
當孩子心情不好、需要認同的時候,請家長放下手邊的事情,認真傾聽、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而非繼續說教,或嘗試幫他們解決問題(除非他們主動開口求助)。青少年渴望被信任、被當作獨立的個體,家長過度的關心或幫助,在我們看來是好意,但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不被信任」,中間的拿捏,還需要父母多多嘗試(因為孩子可能不一定會跟我們溝通),別輕易放棄。
延伸閱讀:隋棠育兒超有耐心連老公也認證!家中高敏感兒一度成為人生苦惱困境:不溺愛是原則

溫柔堅定的設定網路使用規範
面對年紀越大的孩子,就越要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溝通出一個平衡點。但討論的方式可不是家長一昧的說服孩子認同自己訂出的規範,而是彼此進行思辯:為什麼要限制時間?超過多少時間是「過度使用」?如何減少網路使用時間?不用網路的時間,大家可以安排什麼活動?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疑慮、考慮的原因列出來,進行有效率且開放的溝通。
既然討論出規範,家長也盡量用獎勵制鼓勵孩子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成就感,同時支持孩子不使用網路時的興趣,例如開車帶他們出門、提供課外讀物、培養興趣……等等,讓孩子找到就算不用網路,也能發揮優勢、找到認同感的活動。

網路是把雙面刃,他可以為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也可以摧毀人的一生。該如何善用這項工具,是現代父母該深思的問題。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投資理財工具」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