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居然人」還是「竟然人」?近期Threads上一則貼文爆紅,一名網友指出:「人類可能分為兩種,一種永遠說『居然』,一種永遠說『竟然』,而且大多情侶、夫妻都是不同派!」此話一出,引爆網友瘋狂自我測試,甚至掀起語氣使用習慣大調查,引發逾 69萬人次瀏覽與共鳴討論,網友驚呼:「我根本沒講過居然欸」、「真的!我是標準的竟然人!」
這場語氣使用的「認親運動」有趣之處在於我們往往以為兩者通用,實際上卻各有慣用詞。只要打開你的對話紀錄、看看自己平常的訊息與口頭反應,就能快速辨認出你屬於哪一派。
延伸閱讀:AI殺人事件?ChatGPT健身動作生成超離奇圖解,網友笑瘋:我的也沒救了

「居然 vs. 竟然」背後的語感心理差異
網友也請ChatGPT提供語意分析,「竟然」和「居然」雖皆有驚訝、出乎意料的意味,但其實風格和使用時機略有不同:
「竟然人」:語氣強烈,情緒反應快速,常伴隨主觀評價與邏輯判斷。例如:「你竟然敢遲到!」這類人講話常帶有情緒強度,性格偏直率、反應快,對違反預期的事敏感。
「居然人」:語氣偏溫和,雖然也表達驚訝,但語感較為中性敘述。如:「他居然會唱這首歌」,表示一種驚訝但不帶責備的感受。個性通常比較觀察型、內斂型、好奇寶寶型。
有趣的是,有網友觀察:「I人(內向型人格)偏好用『居然』,E人(外向型人格)則常用『竟然』」,進一步將語氣習慣與 MBTI 性格做出連結,不知各位是否覺得有對應到?

網友熱烈回應:「這比星座還準!」
這項「居竟分派理論」不僅引發語言學小考察,更讓網友們展開語氣人格自我分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竟然人,一查紀錄才發現根本是居然人!」「我文字打居然,但口語都講竟然,我是哪派?」「我跟男友剛好一個居然、一個竟然,完美互補組合」甚至有網友笑稱:「這比血型還準,比星座還真,準確率高達95%」、「情侶若能互補『語氣人格』,可能比價值觀互補還重要」。
儘管大多數人偏好某一用語,但也有網友提出自己「兩種都會用」的情況,表示語境、對象或情緒程度也會影響用詞選擇。心理學上也指出,語言使用與成長環境、性格類型、溝通習慣息息相關,這也為這場爆紅話題添上更多研究空間。
不妨打開LINE、IG、Messenger,查查你打字時最常出現的是哪一個字,是「居然」還是「竟然」?你可能會發現,這個小小的語助詞,不只藏著你的說話風格,更是你性格輪廓的一面鏡子。下一次當你忍不住驚呼「居然」或「竟然」時,別忘了回頭問自己:「我是哪一派的語氣人格?」答案,可能比你想的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