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會霸凌人是天生的?醫師證實有「這2個基因」更容易有霸凌傾向!

26 Nov, 2024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最近勞動部北發展署的一名公務員,疑似受到職場霸凌而輕生的事件,讓大眾又憤怒又不捨,也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不過為什麼有人喜歡霸凌呢?是天生的基因問題,還是後天的環境造就?

霸凌行為和天生基因有關?

圖片來源:pexels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就在臉書粉專分享,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更容易霸凌他人,這主要是稱為「暴力基因」或「戰士基因」的 MAOA基因所造成 ; 不過張家銘也強調,基因只是造成一個傾向,會不會有霸凌跟暴力行為,還跟後天因素有關。

張家銘表示,MAOA基因負責分解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神經遞質會影響情緒調節和行為控制,而MAOA基因在人群中有兩種主要表達形式 : 低表現型和高表現型。低表現型酶的人的活性較低,情緒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出現衝動或攻擊行為;高表現型酶的人活性較高,對情緒的影響相對穩定。

延伸閱讀:勞動部霸凌案「丟臉丟到國外」!外媒用2字稱呼謝宜容:台灣人權形象蒙陰影

環境與教育是關鍵?

張家銘表示,基因僅提供了行為的傾向,但環境才是真正的關鍵!研究表明,環境和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才是影響霸凌行為的主要因素。基因可能讓人更容易有某些行為傾向,但是否會表現出來,環境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暴力或忽視,比如父母的虐待或同學的欺凌,那麼他長大後可能會把霸凌當成保護自己的方式。然而,良好的教育可以有效「修正基因」。即使一個人攜帶高風險基因,但如果成長在充滿愛與支持的家庭環境裡,他也未必會成為霸凌者。

圖片來源:pexels

所以這個基因也有正面的作用。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賭局實驗中,研究者發現,當面對高勝算的選擇時,低表現型會比高表現型做出更精準、更理性的決策。簡單來說,這些「戰士基因」的攜帶者雖然可能比較衝動,但在高風險情境下,反而能冷靜地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這意味著,低表現型基因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讓人更具侵略性,它可能還與高風險情境中的決策能力有關。

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霸凌?

除了MAOA基因,其他基因也可能影響霸凌行為,張家銘舉例自己常提及的SLC6A4基因(血清素運輸基因)和DRD4基因(多巴胺受體基因)。SLC6A4的短型變異會讓人情緒不穩,容易在壓力下失控;而DRD4的某些特殊變異可能讓人更愛冒險或支配他人。

延伸閱讀:惹眾怒!謝宜容涉公務員霸凌,神隱未道歉「身心不適」遭疑迴避責任

所以霸凌行為並非命中註定,即使基因可能讓人更容易衝動或冒險,但行為是可以被改變的。引導他們發揮優勢,例如幫助低表現型酶的人在危機處理或高風險投資中發揮精準判斷力,可以讓基因的影響變成正向力量。同時,提供穩定的成長環境和心理輔導,也能幫助這些人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資料來源:FB@基因醫師張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