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國民健康意識,早期發現慢性疾病並及時介入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宣布,自2025年起,30歲以上的國人可享成人健康檢查補助。這項政策將惠及民國84年以前出生的民眾,涵蓋多項健康檢測,幫助民眾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80歲以上聘外籍看護「免巴氏量表」通過三讀,台灣長照市場迎供需挑戰
成人健康檢查方案內容
檢查對象與頻率
30歲至39歲民眾:每5年1次(新增對象)
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
65歲以上民眾、55歲以上原住民、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每年1次
檢查項目有哪些?
健康檢查涵蓋全面的檢測項目,從基礎的身體檢查到詳細的血液、尿液指數分析,包括:
基本資料收集:疾病史、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及憂鬱檢測等問卷調查。
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測量及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
實驗室檢查項目:尿液檢查(蛋白質)、腎絲球過濾率(eGFR)計算、血液生化檢查(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尿酸等)、B型肝炎與C型肝炎篩檢(適用於45歲至79歲,原住民40歲至79歲,終身一次)。
健康諮詢與衛教:包括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戒菸戒酒指導、健康飲食建議等。
延伸閱讀:減輕經濟負擔!衛福部「長照住宿式補助」方案開放申請,無排富規定符合資格都可申請!
成人預防保健880方案
針對健康檢查的補助,衛福部另推出了每案補助880元的政策,特定篩檢項目如B、C型肝炎,額外補助370元。以下是具體補助情況:
30歲至39歲民眾:每5年1次,每案補助880元。
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每案補助880元。
65歲以上民眾、55歲以上原住民、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每年1次,每案補助880元。
許多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可提早發現,避免病情惡化。血液與腎功能檢查能提供身體的內在健康指標,幫助民眾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透過專業健康諮詢,民眾可獲得飲食、運動及生活方式的建議,改善不良習慣並維持健康,趁早安排健康檢查,與家人共同維護健康生活,降低因疾病帶來的醫療負擔。
延伸閱讀:憂鬱、焦慮症怎麼辦?衛福部8/1擴大15-45歲免費諮詢
另外,針對癌症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國健署表示,以2030年達到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為目標,挹注經費於「提升重要癌症篩檢」,擴大國人癌症篩檢的年齡層與項目,同時也提供適當補助。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連結。
5癌症篩檢擴大年齡+補助
1.肺癌篩檢
每2年1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年齡放寬至40-74歲女性及45-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有重度吸菸史則針對50-74歲吸菸史增列≥20包-年以上者,每案補助4,000元。
2.大腸癌篩檢
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擴大至45-74歲民眾及40-44歲有家族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由每案補助200元調整為400元。
3.乳癌篩檢
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延伸年齡擴大對象40-74歲的女性,每案補助1,245元。
4.子宮頸癌篩檢
增列25-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每案補助由430元調整為630元。
5.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
新增35、45、65歲女性當年度1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每案補助1,400元。
國健署表示他們自99年起全面推動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四癌篩檢,並於111年7月開辦肺癌篩檢。國際研究證實,四癌篩檢包含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可早期偵測癌症及癌前病變進而降低死亡率;本土研究也顯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5%;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及吸菸習慣男性26%的死亡風險;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可以降低70%的子宮頸癌死亡率。
有國際研究指出,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與胸部X光相比,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112年全國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等五項癌症篩檢達487.2萬人次,共發現約1.1萬名癌症及5.2萬名癌前病變,成功拯救6.3萬餘名生命,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健康,早發現早治療。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