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於今(28日)下午1時50分(當地時間)發生規模7.7的強烈地震,造成多處建築倒塌,災情嚴重。震央位於薩加因(Sagaing)西北偏北16公里處,震源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強烈的震動影響約1300萬人,傷亡人數恐持續攀升。而專家表示,這次地震可能引發應力轉移,將會提高台灣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的風險。
緬甸震災嚴重,影響擴及鄰國
地震發生後,於台灣時間下午2時32分發生規模6.4的餘震,進一步加劇災情。災區影像顯示,當地多座建築與寺廟受損,甚至連大橋也因震動而扭曲變形。儘管確切的死傷人數尚待確認,但專家研判,此次地震屬於「大規模災難級」,恐造成數千人傷亡。

圖片來源:USGS
延伸閱讀:不是韓國、泰國!2025旅遊趨勢「10大出國勝地」必玩亮點攻略,走遍明信片上的美景
這場強震的影響不僅限於緬甸,鄰國泰國也感受到強烈震動,甚至發生規模4.9的有感地震,尤其是靠近震央的清邁地區震度更大。長期旅居泰國的網紅「阿泰先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泰國幾乎沒有地震,上次發生大地震已是34年前,許多泰國人從未經歷過這種災害,嚇壞了!」他進一步指出,泰國高樓建築普遍未考慮地震影響,擔憂地震可能引發更多災害。
緬甸薩加因斷層活動頻繁
緬甸位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澳洲板塊交界處,國境內的薩加因斷層是該區最活躍的地震帶之一,平均每年發生約720次地震,且每4至5年便會有規模7以上的強震。
此次規模7.7的強震可能是自1839年阿瓦(Ava)規模8.3地震後,當地最具破壞性的一次。專家研判,強震將對緬甸全境帶來深遠影響,而鄰近的泰國更因缺乏防震意識,使得建築損害與人員傷亡風險進一步提高。
專家:台灣未來幾週恐有規模6以上地震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此次7.7強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77顆原子彈,是2025年全球第三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也是近兩年來最強的一次。他分析,此次地震是因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引發,與喜馬拉雅山的地殼運動有關。

圖片來源:threads@kkisgood666
郭鎧紋進一步提到,今年1月7日青藏高原曾發生規模7.1地震,兩週後台灣便出現大埔規模6.4地震,這正是應力轉移的案例。他提醒台灣民眾未來幾週內需警戒,因為強震可能提高台灣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的風險,建議民眾做好防震準備,特別是地震發生頻繁的地區,如東部與西南部沿海地帶。
專家建議:台灣應提高警覺 做好防震準備
對於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地震風險,呼籲民眾隨時準備應變包,並熟悉防震避難路線。若遇強震,應立即尋找堅固桌椅下方躲避,並遠離玻璃與懸掛物。

圖片來源:pexels
這場規模7.7的強震不僅重創緬甸,連泰國也受到波及,建築倒塌、傷亡人數仍在持續上升,面對不可預測的天災,除了密切關注後續發展,民眾更應提高防震意識,檢查家中避難空間、準備緊急物資,讓我們在災難來臨時,更有機會保護自己與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