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空難引起關注,每當新聞播出飛機緊急降落、翻覆,或「不小心」撞上跑道邊的畫面時,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懷疑人生?接著腦中就會自動冒出疑問:「飛機上要坐哪一排比較安全?」不過,先別急著選逃生門旁的座位。雖然這問題人人會問,但答案比你想像中還複雜,也更科學一點。讓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以及你下次搭機該怎麼幫自己多加幾分安全感。
延伸閱讀:違法企業名單曝光!1日商爆「血汗工時」雄獅、家樂福竟也上榜?
飛機其實超安全,但座位還是有點學問

首先,放輕鬆。根據《LiveScience》的報導,飛機其實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比起開車,我們坐在萬米高空裡的金屬鳥,生還率還高出許多。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航空學院副教授吳正隆(Cheng-Lung Wu)也這麼說:「與開車相比,搭飛機的致死率低得多。」數據怎麼說?美國《航空運輸管理期刊》(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24年統計指出,在美國,商業航班發生致命事故的機率約是1,370萬分之一。而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資料,從2001到2017年間,有94%的客機事故中,乘客生還率是100%。
所以座位位置真的重要嗎?

說實話沒有哪個座位能保證100%安全,但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哪裡「稍微好一點」,那還是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
1.後段三分之一,生還率略勝一籌
根據過往飛安事故分析,飛機尾端的乘客在某些事故中的生還率略高。《Time》雜誌早在2015年就分析過FAA的數據,指出後段三分之一座位的死亡率最低。為什麼呢?因為在某些失控降落或機身解體的狀況下,衝擊多半集中在機頭,後方乘客反而比較有機會倖存。
不過,這也不是萬靈丹。北達科他大學航空安全研究員丹尼爾·阿傑庫姆(Daniel Kwasi Adjekum)強調,如果是高能量撞擊或整架飛機解體,你坐哪都一樣。
2.靠近機翼結構加強,逃生門近一點
副教授吳正隆也補充,靠近機翼或翼根的座位,通常因為結構經過加強設計,抗衝擊能力比較好,再加上這些位置靠近緊急出口,逃生時間可能會縮短一些。但別開心得太早,機翼底下也藏著燃料箱,萬一事故中起火,那裡反而風險提高。
關鍵其實不是坐哪裡?1件事才是保命關鍵

根據國際航空安全規範,一旦事故發生,乘客必須在90秒內完成撤離。這時候,不要拉行李、不要拍影片、不要在出口卡位,直接聽從空服員指示,才是真正保命的關鍵。吳正隆也提醒,上機時就該先做好「心理模擬訓練」認清最近的緊急出口,數好座位排數,以防濃煙遮蔽視線。
阿傑庫姆補充,現代飛機設計已經非常成熟,像是安全帶、吸能座椅與易於脫逃的艙門配置,都是為了讓我們在意外中能「活下來」,而不只是平安降落。
總之,與其把所有希望寄託在「選個最安全座位」,不如在飛行前多一點準備、多一點常識。留意安全影片、記住出口位置、保持冷靜與聽從指示,才是真正左右生還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