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難怪美白沒效果!越吃越黑「感光食物」,愛吃柑橘類水果小心防曬破功

15 May, 2025
越吃越黑的「感光食物」公開,圖片來源:IG@_hwoniii、Canva
越吃越黑的「感光食物」公開,圖片來源:IG@_hwoniii、Canva

當我們在努力美白防曬,往往忽略了一個「從體內變黑」的關鍵因素,那就是「感光食物」。這類食物含有「光敏性物質」,一旦攝取後接觸陽光,可能會使肌膚對紫外線變得更敏感,導致曬黑、色素沉澱,甚至形成斑點與膚色不均!尤其在春夏季節,日照強烈又長,吃對食物更顯重要。這篇將帶你一起認識8個默默讓你越吃越黑的「感光食物」,吃完這些食物記得避開日光!

感光食物1:芹菜

1
感光食物1:芹菜
圖片來源:Canva

芹菜含有高濃度的「佛手柑素」與「香豆素」,這些成分屬於光敏感物質,會與紫外線產生反應,促使黑色素細胞活化,進而導致膚色加深和出現色斑。由於芹菜常被當作涼拌、炒菜或榨汁飲用,如果攝取後立即接觸日光,會讓皮膚對紫外線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容易曬黑及曬傷。建議喜歡喝芹菜汁的人,最好選擇傍晚後或晚上食用,白天攝取後則務必加強防曬。

感光食物2:香菜

2
感光食物2:香菜
圖片來源:Canva

香菜雖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與礦物質,但其中的「香豆素」同樣具備感光性。這類物質可在體內累積,進而提高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程度,加速黑色素合成。雖然香菜一般都作為配菜,攝取的量不大,但若經常攝取以香菜為主的料理,且又忽略防曬,就可能會在陽光曝曬後出現膚色不均或小斑點的情況。

延伸閱讀:紫外線高峰期不在夏天!預防「光老化」防曬保養,這時間就要提早做

感光食物3:九層塔

3
感光食物3:九層塔
圖片來源:Canva

九層塔是台灣料理常見香料,像是三杯雞、打拋豬幾乎都離不開它。九層塔含有豐富的揮發油與天然香豆素,具高度感光性,長期或大量攝取後會使皮膚表層對陽光更敏感,導致黑斑生成機率提高。尤其在夏季或紫外線強烈的日子裡食用,可能引起紅腫、刺癢或不規則色素沉澱。建議這類香草料理盡量避開中午前後食用,或在使用後加強美白與防曬!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用「海洋友善」防曬?原來不只到海邊玩,日用防曬也會流入大海

感光食物4:無花果

4
感光食物4:無花果
圖片來源:Canva

無花果不但果實本身含有「佛手柑素」,其白色乳汁中更是感光物質的大本營。有研究指出,接觸無花果乳汁後再曝曬,有可能導致「植物性日光性皮膚炎」,造成皮膚紅腫、搔癢、起水泡或色素沉澱。食用方面,許多人愛將無花果製成果乾、果醬或入菜生吃,若沒有注意紫外線照射,肌膚就容易受到刺激。特別提醒肌膚偏薄、容易泛紅或從事戶外活動者,建議食用後盡量避免日曬。

感光食物5:檸檬

5
感光食物5:檸檬
圖片來源:Canva

檸檬雖然富含維生素C,對美白有幫助,但其果皮與果肉中同樣含有高量的「佛手柑素」,具強烈的感光性。若在白天飲用檸檬水、檸檬汁或吃檸檬塔等相關料理,隨後進行戶外活動,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促使黑色素沉澱、造成色斑或曬傷。尤其現榨檸檬皮中的精油濃度高,使用後若不立即清潔,皮膚容易出現刺激反應。建議白天避免大量攝取檸檬,晚上食用更為安全。

感光食物6:柑橘類水果

感光食物6:柑橘類水果
圖片來源:Canva

柑橘類水果像是橘子、葡萄柚、柳橙等,果皮中都含有「呋喃香豆素」,在陽光照射下可能引起感光反應,增加皮膚受傷與色素沉澱風險。即使果肉部位感光成分較低,但連皮食用、喝鮮榨果汁或使用柑橘類精油,也可能讓感光反應變得明顯。建議儘量避免早餐後立刻曝曬太陽,尤其是喜歡喝柳橙汁配吐司、橘子水配優格的朋友,更要注意防曬與遮陽!

感光食物7:紅蘿蔔

7
感光食物7:紅蘿蔔
圖片來源:Canva

紅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長期大量攝取,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胡蘿蔔素沉著症」,使膚色偏橘偏黃,尤其在日曬後更顯暗沉。這類脂溶性色素容易累積在皮膚表層,若搭配其他感光食物攝取,可能讓膚況看起來暗沉粗糙、光澤感下降。建議紅蘿蔔一天攝取量不超過半根至一根,並避免每天連續生食或大量榨汁飲用。

感光食物8:菠菜

感光食物8:菠菜
圖片來源:Canva

菠菜中含有草酸、植酸與部分香豆素,會干擾鈣質吸收並具光敏作用,可能讓肌膚對陽光敏感度上升,促進黑色素沉積。現代人喜歡早上打菠菜果汁或吃菠菜蛋餅,若隨後曝曬在強光下,也容易加劇膚色不均與暗沉。建議燙熟後食用可減少感光物質殘留,避免生食或空腹飲用濃縮菠菜汁,對肌膚更有保障!

如果你正在進行美白保養,追求更有光澤感的肌膚,這些感光食物建議「白天少碰、晚上吃」,搭配防曬觀念,才能真正做到由內而外的肌膚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