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罹癌人數增加,而大腸癌則排名第2位。提到大腸癌,許多人會聯想到糞便帶血、腹脹、排便困難,但其實大腸癌的症狀不僅限於腸道問題,其中 「貧血」 更是常被忽略的警訊。

30多歲女子貧血就醫,竟確診大腸癌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節目中指出,貧血與大腸癌其實關聯密切,尤其是發生在大腸右側的癌症,可能因長期出血導致缺鐵性貧血,進而引發頭暈、耳鳴、臉色蒼白、疲倦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檢查,很容易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
錢政弘分享了一個病例,有一名30多歲女性,平時排便正常,卻持續出現頭暈、耳鳴的症狀,某天上班仰頭開窗時突然眼前一黑,整個人快要昏倒,她本以為是生理期導致的貧血,但症狀持續了一個月,於是她決定就醫檢查。
經過檢查,醫師發現女子的貧血狀況嚴重,不是單純生理期的影響。進一步進行糞便潛血檢測,結果呈陽性,隨後安排大腸鏡檢查,最終確診為大腸癌。這個案例提醒大家,貧血並不只是營養不足或女性生理期的問題,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重大警訊。

貧血不容忽視,早期檢查降低風險
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曾在健康節目中說明,美國哈佛大學在1983~1987年針對207名大腸癌個案進行研究,發現所有個案共出現了15種症狀,其中「貧血」佔了57%,換言之,幾近6成的大腸癌個案有貧血症狀。而少數長期缺鐵性貧血的男性,則更應提高警覺,因為男性通常沒有生理期等失血原因,貧血更可能與身體內部疾病有關。
醫師也提醒,若長期出現疲倦、臉色蒼白、頭暈、耳鳴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透過血液檢測、糞便潛血測試或大腸鏡等方式,確保健康無虞。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癒率可大幅提升,別讓忽略的小症狀成為大病的導火線!
延伸閱讀:健檢優惠來了!25歲也能獲補助「5大公費癌症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都能用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