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台灣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洗腎,盛行率世界第一,因此又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主要原因並非長期以來被認為的「吃太鹹」,而是糖尿病。根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台灣約46%的洗腎患者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腎功能受損。此外,研究發現,含糖飲料與慢性腎衰竭呈現高度相關,長期過量攝取可能在8至10年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成為洗腎「候選人」。

根據研究,喝含糖飲料的頻率與慢性腎衰竭風險呈正相關。/圖片來源:pexels
含糖飲料與腎衰竭的關聯
洪永祥在臉書分享,根據研究,喝含糖飲料的頻率與慢性腎衰竭風險呈正相關。2019年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平均年齡54歲、無慢性病的受試者,若長期飲用含糖飲料,8年後罹患腎衰竭的機率比同齡者高出61%。台灣飲料店與超商密度全球最高,調查顯示,約九成的國中生與高中生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這可能導致年輕族群的腎病風險大幅提高。
糖尿病年輕化,健康代價沉重
根據「台灣第2型糖尿病年鑑」,台灣2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比例在2008年至2019年間,從9.65%增至13.94%,顯示糖尿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除了人口老化因素,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含糖飲料的普及,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長期高糖攝取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血糖失控,進一步損害腎臟,加速腎功能退化。

專家建議以白開水、低糖飲品取代,避免未來洗腎風險。/圖片來源:pexels
減少糖攝取,保護腎臟健康
洪永祥也建議,每週含糖飲料的攝取不宜超過3次,若超過7次則屬於極高風險族群,8至10年間可能發展為腎衰竭。他鼓勵民眾選擇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氣泡水等低糖或無糖飲品,並減少珍珠、芋圓等高熱量配料的攝取。最重要的是,應從小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以減少對腎臟的負擔,維護長期健康。
延伸閱讀:蘋果醋4大好處&最佳喝法!有助穩定血糖、代謝脂肪,加速消耗熱量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