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所經歷的大多數痛苦,其實來自想像而非現實,」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留下的思考。但對於出生於1965至1980年之間、正值中年的X世代來說,現實的重壓似乎遠比想像更為沉重。在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與千禧世代(1981–1996年出生)以及Z世代(1997–2012年出生)不斷發聲的同時,X世代的艱難處境卻鮮少獲得關注,無論是在搜尋引擎、社群平台,甚至是媒體報導中,他們的存在感都相對稀薄。
延伸閱讀:最孤單的一代!Z世代活在科技時代的孤獨迷失:社交減少、晚婚成主因
快樂曲線的谷底:X世代的心理負擔最重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期的文章分析報導,X世代(1965至1980年出生)被形容為「真正的輸家世代」,在收入成長、財富累積、房屋擁有率和幸福感等多方面表現不如前後世代。
透過益普索(Ipsos)在30個國家進行的調查,X世代中高達31%表示自己「不太快樂」或「一點也不快樂」,這一比例在各世代中最高。這樣的數據也呼應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者布蘭奇弗勞提出的「人生U形曲線」理論:人們在青年與晚年相對幸福,心理低潮則出現在中年階段。

圖片來源:pexels
X世代常被稱為「三明治世代」,中年壓力的來源不勝枚舉,包括健康問題的初現、對未實現夢想的無力感,以及照顧雙親與孩子的雙重負擔。在美國,X世代平均將5%的開銷用於撫養年幼子女與年長父母,遠高於嬰兒潮世代的2%。在義大利,與父母同住的18至34歲年輕人高達68%,意味著許多X世代父母需長年肩負家庭照護責任。
錯失財富增長期:收入與資產雙重失落
收入成長不如預期與2007至2009年的金融海嘯密切相關。這場經濟風暴發生於X世代正準備晉升職場管理階層的關鍵期,結果許多公司凍結招募與升遷,導致他們失去提薪與職涯躍進的黃金機會。此後長期低迷的市場也讓他們在股市投資方面難以累積可觀資產,錯過了千禧世代與嬰兒潮世代各自的牛市紅利。

圖片來源:pexels
房地產方面,雖然一般印象是千禧世代較難買房,但實際上美國房屋擁有率在嬰兒潮世代與 X世代之間就已出現顯著斷層。X世代在30歲末至40歲初的購屋黃金期正巧碰上房貸政策收緊與經濟衰退,不少人甚至面臨房產遭法拍的窘境,只能轉向租屋市場。
退休前景黯淡:下一波世代危機提前上演
X世代的困境可能還未結束。根據美國社會安全制度的預測,社會安全基金將於2033年用罄,屆時若國會無新法案介入,X世代的退休金將面臨20%至25%的削減,成為首批受制度變革衝擊的一代。

圖片來源:pexels
儘管千禧世代尚未步入中年,但許多學者指出,他們面臨的物價上漲、居住成本高漲等挑戰恐怕比X世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X世代的種種困境,或許只是未來世代更嚴峻挑戰的前哨。
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我們應該對身邊50歲左右的中年人多一分理解與同理。他們並非沉默,只是不被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