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出點小糗莫慌莫害怕!其實保持完美沒辦法讓你的魅力UP,「偶爾犯錯」卻可以把人氣加好加滿!

06 Dec, 2018

作者:內藤誼人 譯者:郭子菱

 

 

 

不斷失敗,也是有個還算有趣的優點。那就是,你露出自己笨拙的地方後,周遭人士給你的評價也會變好。

「讓人家看到自己犯蠢,不是會被當成笨蛋嗎?」可能有人會這麼想。

不過,並沒有這回事。笨拙之人或許會被周遭的人嘲笑沒錯,但這就是他們被愛著的證據。

因為很可愛,才會被取笑。光是常常讓他人看見愚蠢之姿,就會給人一種自己很可愛、很容易親近的感覺。因此,一直失敗也沒關係。

什麼都要求完美的人,是很難接近的。

無論是運動、工作或戀愛,任何事都要做到完美的人會交不到什麼朋友。只要待在這樣的人身邊,自己彷彿就是個無聊的存在,因此大家都不想去接近。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廣為人知的現象,叫做「出醜效應」。比起飾演一個完美的人,稍微表現出愚蠢的模樣,反而會讓他人感受到親切感。

 

EVIDENCE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當年以帥氣、有魅力和有能力而揚名,他的聲望人氣自然也很高。這樣的甘迺迪在豬玀灣事件中下令開始侵略古巴,沒想到作戰大為失敗。

由於他失策了,一般來說,他的人氣應該也會下降才對。意想不到的是,在後來的輿論調查中,甘迺迪的人氣反而上升了。

對這不可思議現象感到很有興趣的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埃利奧特.阿朗森檢驗了「犯蠢也會讓魅力上升?」的假說,並徹底查明真的會這樣。

 

「要是失敗了,不曉得大家會怎麼想。」

「一定會被唾棄。」

若這麼想,你就會覺得失敗很恐怖。

然而,只要你有「失敗、讓他人看見愚蠢之姿反而有可能被喜歡」的認知,失敗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自咬」也能變成笑點

在各位讀者的職場中,是否也有笨拙的男性與女性?但還是一樣受歡迎呢?

失敗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倒不如說還能提高魅力,因此不要害怕失敗,不斷付諸行動是很重要的。

與其進行一場完美的報告,有時候你說錯、咬到舌頭,對方還比較會大笑、感到開心吧?我有個朋友曾經在對客戶說明時,不小心把「明天」說成「明顛」,

客戶忍不住哈哈大笑,最後就簽了合約。

失敗有時也會有好效果的。

 

 

往下看更多《假裝不緊張就贏一半》相關文章

 

 

【即使是「內向的人」也能成為PTA1會員】

說到人們的性格,可絕對不是一個固定的型態,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會自由變化的。只要狀況調整好,也能夠輕鬆地表現出外向的行為。

工作時會展現出活潑外向的模樣,回到自己家裡就喜歡靜靜地看書,也是有這樣內向類型的人,只有在「工作模式」時會改變性格。

 

EVIDENCE

哈佛大學的布萊恩.蕾托提出了「自由特性理論」,說明即使是內向的人,也能夠配合情況,自由去改變某種程度的個性(性格)。

根據蕾托所說,就算是位個性內向的丈夫,為了愛妻,也很有可能會舉辦驚喜派對、在女兒的學校擔任PTA會員等。只要想著是「為了太太、為了女兒」,我們的個性也能夠改變的。

 

若有個「必要性」的理由存在,我們即可做出極為外向的行為。

要表現出外向舉動,只要想著「在這種場合下,我就要徹底變成外向人士」即可。你就當成短時間內自己是個演員,這樣一來,你也能像個外向之人般去行動了。

在腦中浮現出自己所想像出來的外向人士,再徹底去變成那個人。

「確實,那傢伙的聲音很大呢。」

若你這麼想,就和他發出一樣大的聲音。

「那傢伙總是先笑再說。」

一邊這樣想,一邊讓自己去模仿對方,展現出大大的笑容。只要這麼做,你

也可以完美地扮演成一個外向的人。

 

學習有能力之人的「口頭禪」

假如你很不擅長報告,就想像自己是簡報專家賈伯斯,試著去飾演他。暫時成為徹底的演員,發表報告,即可完美突破那個場合。

想著「自己來做」自然會緊張,不過若想像成「只是模仿他人」,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順帶一提,當我要面對人群講話,且心想「今天來扮演個有精神、開朗之人吧」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浮現運動解說員松岡修造2先生,並模仿松岡先生來講話;有時我也會想「今天就來逗大家笑吧」,那麼,我就會徹底成為綾小路君麻呂3,採用君麻呂先生的口吻。

在結婚典禮上演講時也是,假如你能模仿新郎的口頭禪或是學生時代某某恩師的說話方式,搞不好就不會那麼緊張,能夠順利演講完畢。

既然你自己沒辦法做得那麼好,那就用「模仿某個人」的技巧來殺出重圍!

 

1譯註: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即家長教師聯誼會,常見於英、美、日等國,用意在於加強家長對於學校事務的參與。

2譯註:日本知名前網球選手,以熱血開朗的個性聞名,引退後轉任運動解說員,也活躍於演藝界。

3譯註:日本知名搞笑藝人,極受中高年齡層的觀眾歡迎。

 

 

內容由 遠流出版《假裝不緊張就贏一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