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常喝瓶裝水注意!寶特瓶喝多了「恐罹大腸癌」,醫:癌細胞內塑膠微粒多3.4倍

14 Feb, 2025

你還在每天喝瓶裝水嗎?研究發現,大腸癌細胞內的塑膠微粒含量是正常組織的3.4倍。而瓶裝水是塑膠微粒的主要來源之一,醫師提醒,雖然目前無法確定塑膠微粒是否直接導致大腸癌,但改變飲水習慣、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或許能降低潛在風險。

喝水_pexels研究顯示,長期飲用瓶裝水可能攝入大量塑膠微粒,建議民眾自備環保水壺,以降低健康風險/圖片來源:pexels

塑膠微粒恐隨癌細胞擴散,長期影響健康

錢政弘醫師在粉專分享影片與文章指出,塑膠微粒進入體內後,可能被腸道黏膜吸收,並隨著癌細胞增生、轉移到其他器官。近年的研究更發現,大腸癌細胞內的塑膠微粒數量遠高於正常組織,顯示塑膠微粒可能與癌細胞的發展有關。雖然目前無法確定塑膠微粒是否直接致癌,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減少接觸塑膠微粒的機會,將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

喝瓶裝水,每年可能攝取高達 9 萬顆塑膠微粒!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研究也顯示,喝瓶裝水的人,每年可能額外攝取約9萬顆塑膠微粒;而喝自來水的人則僅攝取約 4千顆,兩者相差20多倍。塑膠微粒無處不在,包括飲用水、啤酒、海鮮、食鹽等,人體一年平均攝取量可達3.9萬到5.2萬顆。當我們使用塑膠杯、塑膠袋或寶特瓶裝熱湯、飲料時,塑膠微粒更容易溶出並被人體吸收,長期累積可能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氣溫急凍冷到發抖?4大「鋁箔紙保暖法」一秒升溫,省錢又實用!

塑膠_pexels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不僅能降低塑膠微粒的攝取風險,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圖片來源:pexels

減少塑膠使用,為健康與環保把關

台灣臨床毒物專家顏宗海表示,人體的確可能吸收到塑膠微粒,這已在血液、尿液及糞便中被觀察到。然而,對於人體的長期影響仍需更多研究。因此,專家們普遍建議,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改用環保杯,不僅能降低塑膠微粒的攝取風險,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從今天開始,帶著自己的水壺,遠離塑膠微粒,讓健康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天天一杯熱咖啡,小心無形中傷害大腦!讓身體裡塞滿「垃圾」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photo-ac